攀枝花市第五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以“人人健康、健康第一”为办学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目标、原则和宗旨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学生多的特点,大课间活动适宜开展有利于健康的游戏,集体舞,器械活动和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摇呼
啦圈,拍球之类的活动,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宗旨
自娱自乐为基点 体育活动为重点 自主管理为特点 特色项目为亮点 个性发展为终点 三、组织机构
组长:张德 副组长:李玉红 检查协调组: 组长:阳芳菊
成员:黄宗凯 陈康兰 鲍雪霏 年级组组长 体艺综合指导组: 组长: 高巍
成员:杨庆刚 梁少隆 王剑 王莉萍 四、管理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采用教师集中学习、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教育意义和健体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
领导责任制:大课间活动建立校长责任制,由行政校长负责,分管校长挂帅,亲自参与,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班主任责任制:
1. 本班学生准时出操,保证出勤率。
2.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亲自参与正确引导,教育和鼓励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为班集体争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 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考勤人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 体育老师责任制:
1. 负责大课间内容安排和乐曲选择。
2. 内容要考虑地点、季节的特点,乐曲要适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 3. 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
4. 负责组织大课间全过程,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 5. 负责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各年级负责协调和督导的教师安排: 一年级:王莉萍 二年级:鲍雪霏 三年级:梁少隆 四年级:杨庆刚 五年级:王剑 六年级:高巍 巡 视:阳芳菊
大课间活动评比制: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及检查小组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长期不间断地全面检查。每次检查,检查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大课间活动检查评分标准》进行逐项检查,检查评比结果纳入班级考核。
开展形式:日评——周评——积累月评。
攀枝花市第五小学大课间活动评分标准
内 容 等 次 优 准确性熟练性 良 中 差 优 节奏感 良 中 优 精神面貌 良 中 优 表现力 良 中 优 进、退场 良 中 优 力度 良 中 优 班主任出勤 良 中 优 学生出勤 良 中 差 分 值 要求学生出勤率应在95%以上,并有学生出勤情况记录。 要求班主任必须在本班的活动场地。 能根据广播操的特点,展现动作应有的特性。 服装整齐、精神饱满、服从指挥、有良好组织纪律性,有领操员。 能体现动作的内涵、寓意,姿态优美,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展现学生的活力,体现学生的素质。 动作整齐、精神饱满、安静、精力集中。学生进退场安静迅速、安全有序。 韵律鲜明,与音乐节奏相称。 符合广播操的动作要求。动作自然、舒畅、舒展。 标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