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答,我应接到,应该是从魏晋写经里来的。田先生感到惊讶。
⑷回来后继续交往,田先生送给我一幅甲骨文书法,一幅行书,还有一幅墨竹。我以为一老一少的良好交往会这样顺风顺水地下去。
⑸有位记者来采访我,问我对这个城市的书风如何看,我用了四个字来表达——陈陈相因。据我几年来的观察,为师的不是引导学生学习经典,而是局限于师门。宗派和流派的差异就是这样,屋下架屋,床上迭床,愈见其小。尽管为师的努力地传授,为徒的勤勉地吸收,其乐融融,毕竟硁硁小道。当然,这个弊端是在二十年后才彻底地让人看明白。听说田先生很不高兴。接下来就是一次有组织的例会,已经有几个人把稿子都写好了。田先生和几位老先生稳坐中军帐,看我一张嘴和他门徒的五六张嘴往来。.....我们各抒己见并不相让。午饭时间到,田先生进行了总结。有人好意邀请一起吃饭,便于缓解,我说回家喝稀饭会更舒服,扭头便走。这是一次无果的例会。也许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脆弱的情绪,年纪大起来了,也就越发敏感。辈分,地位,关系到言说分寸,哪怕是一点点的擦边,都会觉得不快。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不要天真地指望谁来帮助你、支持你,没有谁会帮你临摹,帮你创作,更不要奢求罩着你、捧着你。有许多门类可以合作,合作画,大合唱,集体舞,合作著书,至于巨片拍摄,则不知需多少人合作方可完成。惟有书法是孤独者之旅,寻寻觅觅,独来独往。自古以来我没有见过一件佳作是二人以上合作而成的,它是如此地私有。许多古代书法家被称为颠、狂、怪、痴,他们都是飘来飘去的孤独魂魄,迷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也正是由此。怀素说?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谁人能管?!
⑹自己努力要紧。
⑺此后,我与田先生再无私下的交往,即便在一些公共场合相遇,也只是礼节性地点头而已。 ⑻再后来,到田先生处讨教的青年告诉我,从田先生言谈中流露的意思看,其实他还是很看重我的。那时,我已经破格成为教授,我勤快且独立地学习、研究,停不下笔,论文覆盖了所有的书坛刊物,散文创作也已上路,我想田先生一定不断地看到了我的各种各样直陈的言论,包括对书风的淋漓批评。只不过,再也没有人告诉我,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⑼有人暗示过我,应该主动向田先生表示一下尊敬的态度,关系都是可以修善的。可惜,我的修养境界还达不到那个高度,我觉得,等几年再说。
⑽接下来是田先生过世。
⑾每一届研究生入学,第一堂课我都会这般说:?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利和自由,你们有什么意见都请直说无妨。?
⑿不如此,何以堪。
(选自《散文》2015年第3期,有改动) 1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渴骥奔泉: (2)稳坐中军帐: 12.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从事书法艺术的人,就是一个孤魂”?(3分)
高三语文试题 第5页(共8页)
高三语文试题
13.简述第6段“自己努力要紧”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写出结尾“不如此,何以堪”的情感内涵。(4分)
15.古人说:文如其人。请结合文章分析“我”的性格和本文风格的相似之处,写出一点即可。(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刑赏论 [宋]曾 巩
《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 .
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 .
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
③
故刑不必察察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
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选自《曾巩集》)
【注】①皋陶(gāo yá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②丽:施加。③察察:明辨,清楚。④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高三语文试题 第6页(共8页)
④②
①
高三语文试题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刑薄则不必当罪 当:相当,与??相称 .B.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 本末:主次,轻重 ..C.则有功者不必酬也 酬:酬报,赏赐 .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不经:不合常法 ..1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率天下之善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则有功者易以众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尽其道以待物矣 ②木欣欣以向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
C.“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
D.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3分)
②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半山亭 [元]于石
万叠岚光冷滴衣,清泉白石锁烟扉。 半山落日樵相语,一径寒松僧独归。 叶堕误惊幽鸟去,林空不碍断云飞。 层崖峭壁疑无路,忽有钟声出翠微。
高三语文试题 第7页(共8页)
①
高三语文试题
【注】①岚:山间雾气。
21.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半山亭周围环境的主要特点。(3分)
22.赏析“忽有钟声出翠微”一句中的“忽”和“出”字。(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故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23.第一则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原则: 。(1分)
24.简述你对法家“刑过不避大臣”和儒家“刑不上大夫”两个观点的理解。(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⑴念去去、 , 。(柳永《雨霖铃》)
⑵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⑶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王勃《滕王阁序》) ⑷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⑸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今世界,远在天边也可以便捷交流,可谓?天涯若比邻?;而另一面,近在眼前却常常无话可说,可谓?比邻若天涯?。
对这种“远和近”,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6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第8页(共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