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 生命 生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并理解“骚扰、动弹、茁壮、听诊器、糟蹋、无限、震惊、震憾”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围绕“震惊、震憾”梳理课文内容。 4.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重难点:理解三个小故事蕴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杏林子(出示杏林子的照片)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散文《生命 生命》(板书:生命 生命)
2、你发现这个题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们过去学过的文章题目一般都是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而本文的题目是两个词,而且两个词――是同一词的重复,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手法,强调了“生命”)这样的题目你会读吗?(中间停顿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杏林子对生命有着独特的认识,在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到底是什么呢?请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骚扰 动弹 茁壮 震惊 听诊器 糟蹋 无限 震撼
3、你能从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板书:震惊――震憾) 4、什么使作者震惊、震憾呢? 学生交流并板书:飞蛾求生 砖缝中长瓜苗 倾听心跳
5、小结:杏林子围绕着“生命”,写了——(手指板书)“飞蛾求生、瓜苗顽强生长、倾听心跳”这三个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写出对生命的感悟。 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那么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写这三个事例的呢?我们先来看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中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飞蛾的?用“——”画出来。 2、学生交流:
(预设: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下来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一伸手,它就不能动弹了;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
3、老师把你们找到的句子组成了一段话,这段话也在写飞蛾求生这件事。你对比着课文读读,你觉得哪里写着好。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课文的好。前面只是在写飞蛾求生,没有作者的想法、感受;课文写了作者被飞蛾求生的欲望震惊了。??)
4(当学生在说到作者被震惊时),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2
(出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我震惊。 或 令我震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飞蛾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从哪里可以看出飞蛾在求生呢?你怎么理解“极
力”这个词呢?一只飞蛾一般只能活九天,但为了这九天的生命,只要有一线生机,它就希望活下去。这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呀!你能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令我震惊的是飞蛾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力呢?)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令我震惊。(两个“那
样”,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 随机指导朗读。
5、从这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震惊,看到了飞蛾求生,从而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那么在其他地方你还发现了什么?(连用了三个!) 从这三个“!”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连续用了三个感叹号,可见,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非常震惊,飞蛾落到了比它强大无数倍的人手中,虽然它知道自己求生的希望几乎是零,但是本能地奋力挣扎,生命的震撼,让我们感受到了这股生命的力量。) 6、是啊,小小的飞蛾本能求生,我怎能让这条脆弱的生命毁于自己的手心。于是我忍不住放了它,因为――(齐读“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7、小结:作者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描写得多细腻呀,像这样前面记述一件小事,描写了一个场景,后面就对此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的写作方法,叫夹叙夹议。
8、师说:手中抓着一只小飞蛾,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件普通平常事。但为什么会让作者杏林子如此的震惊呢?同学们,你们对作者杏林子有多少了解?(师述说,并出示)
杏林子12岁时就患上了罕见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全身80%以上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整整50年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你们能想象到的吗?50年,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8、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因,作者在抓住飞蛾的那一刻,体会到了那跃动的生命、那强烈的求生欲望,才会感谢到如此震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2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师:让作者感到震惊的不仅仅是那飞蛾求生的欲望,还有那一小截瓜苗。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3自然。
1、同样,这一自然也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请默读课文,用两种不同的符号画一画,哪几句是直接描写瓜苗的,哪几句是在写作者的感受。 2、交流:(出示“/”)
3、在这里让作者感到震惊的又是什么呢?(出示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我震惊。 或 令我震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瓜苗那顽强的生命力令我震惊。(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它生命力的顽强
呢?--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用这样的句式能说吗?)
令我震惊的是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瓜苗能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3
(是呀,阳光、水、泥土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它者不具备,可偏偏那个瓜苗――冒出来了,而且长得――茁壮,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说一遍吗?) 令我震惊的是那小小的种子竟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这生命的力量竟是多么强大呀!一个“竟”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生命的顽强,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4、随机指导朗读。(预设评价:把文章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多好呀!)强调 “竟然”、“竟”(副板书)短短一段文字出现了两个“竟”,让我们体会到这生命如此顽强, 5、让我们把感受放到句子中, 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一个阴暗潮湿的角落,那截瓜苗在不屈地生长!是呀,生命是不屈向上的决心。
6、现在让我们回来头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男生读直接描写部分,女生读作者的感受部分。
五、小练笔: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小镜头。(出示图片)你能不能也运用这种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呢?打开本子,三幅图中任选一幅。 2、生练笔,师巡视,随机指导。 3、交流评议。(预设评价:你真棒,把刚刚学过的语言就会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了!)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杏林子围绕“生命”写的两个事例,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带给作者,也带给我们的震惊。下节语文课时,我们再继续学习。
板书:
生命 生命
震惊 飞蛾求生
瓜苗顽强生长
震憾 倾听心跳`
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继续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动弹 茁壮 糟蹋 震惊 听诊器 无限 震撼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二、三两个自然段时,发现杏林子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写了飞蛾求生、瓜苗顽强生长。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读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也是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2、男生读直接描写作者倾听心跳的句子,女生一起来读作者的感受。 3、在这里作者用“震憾”一词,而不是“震惊”,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震憾除了大吃一惊,更有震动心灵的意思。) 那是一种怎么样的震憾?(极大的)
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齐读)
师: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提醒着作者,这就是自己的生命,单单属于自己的,它无法为别人而跳动。生命就在自己手中,作者面前有两种选择: 出示句子: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一是——好好使用,二是白白糟蹋。怎样才算是好好使用呢?(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怎样是白白糟蹋呢?(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浪费时间)
4、师: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疾病会突然夺走它;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也像瓜苗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地活着,正因为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对自己的生命格外------珍惜。她说:
―一(生接读)一切全由我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5、再看一张图片(出示杏林子的手),这是什么?
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这篇文章就是杏林子用这双手写出来的。
出示:50年的时间里,她用这双手写下了40多本著作,有小说,有散文,有影视评论。这40多本著作,让杏林子成为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而且还被评“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她用精彩的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价值。所以她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悟:(齐读第5自然段)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有限——无限)
6、联系生活实际,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人吗? 学生交流。
7、自由读最后一节。
8、完成课堂作业本最后一题
5
五、课外延伸,感动生命。
1、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但她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也有一个人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出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苏联著名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作者) 2、把这名言抄在你的语文书的空白处。 3、课堂作业本:没有完成的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