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材,其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这为我们开发利用课外、校外美术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把美术课堂向学生现实生活拓展,不断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以进一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同时也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开发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地方,更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因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一方面,其整体布局、环境布置等都经过了精巧的构思,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因而都具有很好的美学价值;另一方面,其图书馆中的各类美术书籍、幻灯片、光盘及计算机软件中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这些都为我们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便利。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较差,缺少必要的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对学校中的一些富于美感的东西往往熟视无睹。但是如果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在教学中把美术教学内容与学校相关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甚至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的《对称美,秩序美》(凤凰国标版教材,下同)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弄清两者的概念:左右或上下重复而对应,叫做对称;事物依一种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叫做秩序。然后让他们通过观察人体、蝴蝶、楼梯等,初步感知对称美和秩序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使复杂纷繁的世界避免了杂乱无序,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大家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有序排列的教室,笔直宽敞的大道和重复出现的栏杆雕刻,深入感受其间的对称美和秩序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找、解读校园内体现对称美和秩序美的景观。这样做有效地巩固了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2.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他们的环境意识、社会意识和生命意识。”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那高耸险峻的山峰,波涛滚滚的江河,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原野……无不充满勃勃生机——它们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之美,更感受到了大自然那强大的、神奇的、无限的生命力。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可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