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科技大学
题目: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戏曲鉴赏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076501班 200915
戏曲鉴赏选修课论文
这一学期,我选择了《戏曲鉴赏》这门选修课。我的出生地陕西也是秦腔的发源地,小时候,经常跟随爷爷看秦腔、听秦腔。戏曲在我小时候留下了印象。现在回想起小时候,别有异样的滋味。
在戏曲鉴赏课上,我渐渐的丰富了戏曲的知识。慢慢的知道了戏曲中各种不同角色行当代表的内容。在戏曲课堂上,老师同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代表派风格的戏曲风。诸如《桃花扇》、《西厢记》、《十八里相送》等一些名家名唱。虽然不能一一领会,但是也在其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首先,令我印象深的是《十八里相送》,是因为我们在电视台上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电视剧。其中的剧情颇为熟悉。所以,留下感触至深。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情,深情的旋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非常有名的戏曲,根据流派的不同,唱词也略有不同。十八里相送,虽然师母做媒,但祝英台要离去,还是担心,放心不下,为了更多地争取到双方的爱情,自己想吐露情丝,所以一路以物作喻,可惜梁山伯性格木讷,未曾理解其中的含义,因为性格的原因也导致了他后来死亡的悲剧色彩。梁祝二人真挚的爱情,对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戏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显示展开。
谈了《十八里相送》这一部戏曲,我就从自身理解来说一下对戏曲理解,戏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包含文学、舞蹈、武术、美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各种因素综合的一种艺术。近代戏曲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京剧艺术日臻成熟,越剧、昆曲、梆子、评剧、黄梅戏等地方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贵妃醉酒》、《十五贯》、《天仙配》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曲作品。
《天仙配》之所以成为黄梅戏经典,是因为其剧情、唱腔、唱词、演员表演等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心打磨的,《天仙配》也是黄梅戏的传统曲目,解放前就已经在各黄梅戏帮演出,但真正成功还是
解放后五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团体对其进行改编版,同时也造就了严凤英、王少舫等著名黄梅戏演员,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最后该剧也被搬上大银幕,让全国人民都能够欣赏黄梅戏艺术精华。所以说,《天仙配》剧目在黄梅戏中的地位相当于九鼎之尊,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黄梅戏的代名词。
《天仙配》的剧情非常简单,角色也不多,但故事情节却非常的讨巧,深受老百姓的喜好,通俗一点就是适合他们的品味。《天仙配》的剧情是历史上有关孝子董永的传说演变而来,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朝历代都重视孝道,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经过民间或野史不断的流传,最终就成了神话爱情故事,其本义也就是宣扬孝道、尽孝能够感动上天,给自己带来好运。五十年代经改编后的剧本,并没有放弃神话的因素,只是将主题升华,加入“玉皇大帝”、“财主”的反面角色,将整个剧情改编成包含“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与封建制度(统治势力)做斗争”寓意,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精华(“孝道”),又贴近时代的特点(反封建),满足时代进步文化的要求,所以该剧本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戏曲绝对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戏曲中的音乐绝对是戏曲的灵魂,不同风格的戏曲音乐也就造就了中国不同的地方戏,黄梅戏被誉为“山野吹来的风”,可见其戏曲音乐风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天仙配》的戏曲音乐,不论从词或是曲来看,都是非常地朴实,就和家乡的百姓一样淳朴。《天仙配》的唱词,极其通俗,接近大白话,就算是没有一点文化的劳苦大众也能够理解,比方说其中背广为传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很通俗地告诉大家,劳动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随、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体现在具体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很简单但又非常真实,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词藻、不要过多的典故来装饰。戏曲的唱腔也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没有像京、昆那样复杂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当然,黄梅戏这种音乐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
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有些曲目,比方说武戏等,就不太适合黄梅戏来演绎。
从这学期戏曲鉴赏课上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戏曲的特性。用戏曲情节表示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事件。文体兼用韵文和散文,分为“出”和“拆”,现代戏曲多分为“场”和“幕”,演员实行角色分工,有生、旦、净、丑多个行当;剧中人物构成:主幕、旗锣伞吧、官女丫鬟、院子过道。表演形式上:具有唱、念、做、打等固定方式。互相穿拍,叙述情节,刻画人物,表达主题思想。音乐体式:有“联曲体”,和“板腔曲”两种,综合运用。
在课堂中欣赏的戏曲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西厢记》。黄莺、而最痛苦的还是莺莺:“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她对老夫人“逼使”很不满,但得个并提连,煞强如状元及第,可是她无法抗争。送别时的莺莺心里充满着离愁别恨。老夫人明明提出“驳落啊,休来兄我”的许婚条件,莺莺却嘱咐张生“得官不得官,疾找便会来”,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这最体现了莺莺性格的新的内容,同时又是她反抗和叛离封建礼教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西厢记》的巨大影响,也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思惧。明清两代的封建卫道士都知为“海瑶”之作为一再加以禁毁。与之相配合,各种翻案续之纷纷出炉。《西厢记》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西厢的故事的内容本来不复杂,但作家却把它写的波澜起伏,曲折优化,情节随着戏剧冲突的紧张与缓和,又善于景物的渲染气氛,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情深而词透,常见手法是集中一点,层层深入,已刻画了莺莺感觉洒食如土似泥,难于下咽的痛苦之情。三:直抒胸臆,将莺莺的痛苦、绝望、愁闷、希望等心情通过莺莺之口直呼。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于戏曲的鉴赏,是我们开阔眼界,拓宽知识,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赏析水平,增强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提高了艺术素养,为自身增值,很高兴在戏曲鉴赏中了解一些关于戏剧,尤其关于黄梅戏的知识,领略了中国戏剧的魅力,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