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焦耳定律实验典型例题(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6 1:50: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Rb,通过两电阻的电流I、通电时间t都相等,由此可见: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它产生的热量越多. (4)由图丙可知,两电阻并联,电阻两端的电压U相等,已知Ra<Rb,由Q=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a温度计的示数较大. 故答案为:(1)电路图如下图所示;(2)<;35;大;多;(3)a. t可知,Qa>Q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连接电路图、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温度计读数、电功公式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问题,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解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5.(2013?无锡)如图是“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关系”的实验装置图.A、B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内金属丝是铜丝,电阻较小;烧瓶B内的金属丝是镍镉合金丝,电阻较大.实验中应使两瓶中盛装的煤油的质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当开关闭合后, B (选填“A”或“B”)瓶中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

考点: 电热. 专题: 实验题;压轴题;控制变量法. 分析: 电热的影响因素有电流、电阻、通电时间.首先要判断清楚两段导体的什么因素是相同的,什么因素是不同的,再根据焦耳定律来判断哪段导体产生的电热多,即这个瓶中温度上升较快. 解答: 解: (1)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改变要研究的因素,控制不研究的因素一定; (2)根据焦耳定律Q=IRt,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是串联的,所以电流I和通电时间t相同,镍铬合金丝比铜比电阻大,所以产生电热多,故B瓶的温度上升较快. 故答案为:相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的了解和掌握,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要用好控制变量法. 6.(2013?甘孜州)小红和小芳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两瓶煤油中温度计可以显示煤油的温度.

2

(1)上述实验中铜丝和镍铬合金丝采用的电路连接方式是串联,这样连接的目的是控制通过金属丝的 电流 和通电时间相同.

(2)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很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

(3)小红提议利用该装置改装成“比较食用油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若烧瓶B的器材不变,她们除了把烧瓶A的煤油换成食用油外,还需更换烧瓶A中的金属丝.此外,为了能在通电一段时间后,通过两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比较食用油和煤油的吸热能力,他们设计的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还有烧瓶A、B中食用油和煤油的 质量 相同,烧瓶A、B中金属丝的电阻 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考点: 焦耳定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图示可知,两电阻串联,目的是控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由焦耳定律可知阻值越大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温度升高越快; 2(2)根据Q=IRt可知,要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必须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比较AB产生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3)由吸热公式Q吸=cm△t可知,要比较食用油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应让两瓶中食用油和煤油的质量m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通过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大小关系,得出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1)两电阻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目的是控制通过金属丝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2)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大于铜导线的电阻,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很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要比较食用油和煤油的比热容,则应让食用油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等,由温度的变化求得比热的大小;故用相同质量的食用油代替水,两瓶中都有相同电阻丝,电阻相等. 故答案为:(1)电流;(2)大;(3)质量;相同. 点评: 本题通过焦耳定律的实验重点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控制变量法为物理实验中的常用方法,应重点掌握. 7.(2013?宿迁)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探究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通过比较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这种研究

方法叫 转换法 .若他想让烧瓶内液体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更明显,应选用 煤油 (选填“煤油”或“水”),理由是 煤油比热容小,相等的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明显 .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组数据(见表). 实验次数 电流/A 通电时间/s 电阻/Ω 温度升高量/℃ 1 0.3 30 10 1.5 2 0.6 30 10 6.0 由此得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 越大 ,其产生的热量 越多 .

(3)若要探究电热器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同时选择乙图中 B (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 串联 (选填“串联”或“并联”). 考点: 焦耳定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通过比较烧瓶内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 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实验应采用比热容较小的液体; (2)分析表格中数据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判断温度升高的影响因素; (3)要探究电热器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电阻不同. 解答: 解:(1)实验中通过比较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由于煤油的比热容较小,质量相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变化比较明显,应选用煤油进行实验; (2)由表格中数据知,通电时间和电阻相等,电流增大为原来的2倍,温度升高为原来的4倍,即产生的热量为原来的4倍,可知通电时间和电阻相等,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2次方成正比; (3)若要探究电热器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电阻不同,所以应该选择B烧瓶和甲图中的烧瓶串联. 故答案为:(1)转换法;煤油;煤油比热容小,相等的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明显;(2)越大;越多;(3)B;串联.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考查了温度变化与比热容的关系,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要探究产生热量的多少和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保持其它量不变,注意实验数据的分析,同时涉及到了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8.(2013?赤峰)为了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热的因素,小红同学用两个相同烧瓶,装入等量的煤油,烧瓶A中的电阻是烧瓶B中电阻的2倍,温度计用来显示煤油的温度,如图所示,开始时两瓶中的煤油温度相同. (1)通电一段时间后,小红比较瓶口温度计的示数,是为了探究电热与 电阻 的关系. (2)烧瓶中的液体用煤油而不用水,其主要原因是 煤油的比热容小 .

(3)如果通电一段时间后,烧瓶A中煤油的温度上升了△t,则烧瓶B中的煤油温度上升 设电阻产生的热量被煤油全部吸收)

△t .(假

考点: 焦耳定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由图知,两段电热丝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同,通电时间也相同,产生的热量不同,是因为电热丝的阻值不同. (2)从煤油与水的比热容大小关系分析实验中用煤油而不用水的原因. 2(3)已知电阻的关系,根据焦耳定律Q=IRt计算电阻放出的热量;再根据吸热公式Q=cm△t比较升高的温度关系,计算烧瓶B中的煤油升高的温度. 解答: 解:(1)由图知,两个电阻是串联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等,电阻不同,所以实验目的是探究在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热跟电阻的关系; (2)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的多,用煤油做实验效果更明显,便于观察; (3)A、B电阻串联,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根据焦耳定律,电阻放出热量关系为:两瓶中煤油质量相等,电阻放出的热量完全被煤油吸收, ==; 根据吸热公式Q=cm△t得,===,△tB=△tA=△t; 故答案为:(1)电阻;(2)煤油的比热容小;(3)△t. 点评: 本题通过焦耳定律的实验重点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的掌握和应用,以及学生熟练运用焦耳定律和热量计算公式的能力;控制变量法为物理实验中的常用方法,应重点掌握. 9.(2014?长沙)在做“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的容器中密闭了等量的空气,U型管中液面变化反映了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1)若通电时间相同,发现B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 电阻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小刚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通电相同时间,发现A玻璃管液面上升较高,这表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 电流 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 法和转换法. 考点: 焦耳定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

焦耳定律实验典型例题(含答案及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wa49gn3f3uh255c6he20sz532alg00c9l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