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实验化学]
22.卷心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在酸性溶液中能被碘氧化.某实验小组通过如下实验对卷心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
第一步:配制维生素C标准溶液.将5片100mg的维生素C药片碾碎、溶解,配成250mL标准溶液.
第二步:制取卷心菜汁.取50g新鲜的卷心菜,捣烂,加水充分搅拌,用右图所示装置抽滤制得卷心菜汁50mL.
第三步:标准溶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移取20.00mL维生素C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mL 0.1mol?L盐酸酸化,加入2滴淀粉试液作指示剂,用0.010mol?L碘水滴定到终点,记录消耗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操作两次,消耗碘水的平均体积为V1.
第四步:卷心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移取20mL卷心菜汁于锥形瓶中,加入1mL 0.1mol?L盐酸酸化,加入2滴淀粉试液作指示剂,用0.010mol?L碘水滴定到终点,记录消耗碘水的体积.重复上述操作两次,消耗碘水的平均体积为V2.
(1)与过滤相比,抽滤的优点是.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
(2)移取20.00mL待测液选用的仪器是,滴定终点溶液的颜色呈色.
(3)上述滴定过程滴定速度要快,否则将会使测得的维生素C的含量偏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4)1kg卷心菜中所含维生素C相当于片上述维生素药片.(用含V1、V2的代数式表示)
﹣1
﹣1
﹣1
﹣1
江苏省南通市2015届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国务院颁布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要比2010年下降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属于酸性氧化物
9
B. CO2是导致酸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C. 可用Na2CO3溶液捕捉(吸收)CO2 D. 使用氢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减少CO2排放
考点: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 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酸雨是由NO2和SO2导致的; C、Na2CO3溶液可以和CO2反应; D、氢能源燃烧生成水.
解答: 解: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是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酸雨分为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分别是由NO2和SO2导致的,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故B错误;
C、Na2CO3溶液可以和CO2反应生成NaHCO3,起到吸收CO2的作用,故C正确;
D、氢能源燃烧生成水,无二氧化碳生成,故用氢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性氧化物的概念、酸雨的成因和新能源的开发了利用,难度不大. 2.(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钙(CaO2)的电子式:
B. 8O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162﹣
2﹣
C. H2CO3的电离方程式:H2CO3?2H+CO3 D.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C6H12O6
考点: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原子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过氧化钙为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中存在钙离子和过氧根离子; B.氧离子的核电荷数为8,核外电子总数为10;
C.碳酸为弱酸,电离方程式分步写,主要写出第一步的电离即可; D.葡萄糖为五羟基醛,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官能团的结构.
解答: 解:A.过氧化钙(CaO2)为离子化合物,钙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过氧根离
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过氧化钙的电子式为确;
,故A正
10
B.氧离子的核电荷数为8,表示16,氧离子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
误; C.H2CO3的电离分步进行,其电离方程式只写出第一步的电离即可,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
﹣+
H2CO3?H+HCO3,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前五个碳原子上各有一个羟基,最后一个碳原子上有一个醛基,所以葡萄糖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电离方程式、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书写原则,B为易错点,注意8O﹣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2分)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CO2 B. 氨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检查HCl泄漏 C. 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Br2 D. 氧化铝具有高熔点,可用于生产耐火砖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氨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分液和萃取. 分析: A.浓硫酸干燥气体是利用其吸水性; B.氨气和HCl反应产生白烟,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且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D.氧化铝的熔点很高,一般条件下不熔融.
解答: 解:A.浓硫酸干燥气体是利用其吸水性,二氧化碳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与浓硫酸的脱水性无关,故A错误; B.氨气和HCl反应产生白烟,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没有电子转移,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氨气不体现还原性,故B错误;
C.萃取剂和原溶剂不互溶,且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符合萃取剂条件,与其密度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氧化铝的熔点很高,一般条件下不熔融,所以氧化铝能作耐火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萃取剂的选取、浓硫酸的性质、氨气的性质及氧化铝的用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等知识点,知道萃取剂的选取标准,注意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 4.(2分)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装置未画出)()
162
A.
11
用装置甲检验溶液中是否有K
+
B.
用装置乙制取并收集少量NH3
C.
用装置丙进行喷泉实验
D.
用装置丁加热熔融NaOH固体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 A.观察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B.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可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C.氯气不易溶于食盐水;
D.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
解答: 解:A.观察K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图可知,缺少蓝色的钴玻璃,故A错误;
B.浓氨水与生石灰混合可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图中固液反应不加热装置及向下排空气法均合理,故B正确;
C.氯气不易溶于食盐水,则图中装置不能形成喷泉实验,故C错误;
D.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仪器选择不合理,应使用铁坩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焰色反应、气体的制备及收集、物质的性质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5.(2分)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H4、Ca、NO3、SO4
12
+2+
﹣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