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高三生物
2019.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这一观点的是( ) A.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C.心脏跳动需要多种细胞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D.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 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只分布在拟核 B.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C.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D.大肠杆菌细胞内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3.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DNA、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B.淀粉、糖原、蔗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人体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12种小分子 4.??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关于该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肽键中 B.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C.水解时,H2O中H的去向有氨基和羧基
D.若组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8a?126 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的组成部分 B.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C.核孔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不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 D.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6.下列代谢活动一定发生在细胞器中的是( )
A.酶促反应 B.水在光下分解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斐林试剂加入到麦芽糖溶液中就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B.显微镜下观察到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环流方向与实际相反
C.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的是橙黄色的色素带 D.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染液
8.荧光素双醋酸酯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荧光素双醋酸酯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B.荧光素在细胞内的积累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C.荧光素发光需要消耗ATP D.利用荧光素双醋酸酯可以鉴别细胞的活性体 9.人体绝大多数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膜转运( ) A.葡萄糖 B.胰岛素 C.信使RNA D.神经递质 10.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4.细胞内的酶与ATP均为多聚体 B.蛋白酶能催化所有的酶水解,导致其活性丧失 C.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内ATP的水解
11.右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和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可以发生在同一细胞中
B.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C.①过程的发生不需要光照,②过程的发生不需要O2 D.种植蔬菜时,为提高产量应设法增强①过程,减弱②过程
12.一片干重为Xmg的叶片,经黑暗处理4h后干重变为(X?2)mg,再进行光照4h后干重为
(X?4)mg,假设温度保持不变,则该叶片在光照下的总光合速率为( )
h?1 C.4mg?h?1 D.8mg?h?1 h?1 B.2mg?A.1mg?13.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学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
(14CH2O)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
C.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检测不到18O D.向胰腺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能检测到放射性
14.将含有完整叶绿体的悬浮液和含有破坏外膜叶绿体的悬浮液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都有氧气释放,且释放速率基本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液应是叶绿体基质的等渗溶液 B.两种叶绿体内都无糖类的产生
C.该实验说明O2的产生与叶绿体外膜无关
D.改变悬浮液的pH,对两种叶绿体氧气的产生速率均有影响 1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 A.稻田及时排涝,能有效避免水稻根细胞受酒精的毒害 B.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应先通气后密封
C.增施农家肥可提高CO2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 D.连续阴雨时,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以提高作物产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