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0 11:56: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乡下人家》教案设计方案

(一) 概述

·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 《乡下人家》文章格调清新自然,语言朴实优美。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细读课文,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但对于城市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切对他们是陌生的,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关系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语言,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

2.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任务驱动法

本文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以寻找画面为任务进行探究并将其分解给每个小组,来达成教学目标。 ·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从而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

· 学生处于市镇,对乡下生活了解不多,需要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 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不错,但还需进一步训练;

·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演示型课件资源应用计划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1感受乡下风光 2检查字词的预习

3对比体验瓜架的别有风趣 4 第一自然段的填空 5 感受春笋的勃勃生机 5拓展乡下风情资料

资源名称

感受乡下风光 生字词

素材类型

图片+音乐

水平

感知与体验

来源

下载+开发

使用时间

1分钟

应用方式和作用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文本 识记 开发 3分钟 指名读,齐读,检查对多音字的感悟

理解别有风趣 趣味积累

图像 感知与理解

下载+开发 1分钟 展示,交流感受

文本+图像+音频

感知与积累 感知与体验

开发 2 配乐欣赏、,帮助积累

春笋生长图 动画 图像+音频

开发 下载+开发

1 2

创设情境,丰富体验,激发阅读的兴趣 拓展学习、延伸课堂

乡村之美 综合与拓展

资源内容描述说明(请详细说明此知识点信息化资源的主要内容,此表需要与教学设计紧密挂

钩,同时在收集、下载、处理和开发素材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与完善): (样式:资源名称,主要内容)

1. 感受乡下风光:以图片形式播放一组乡下风光图片,加以优美抒情的音乐。 2. 生字词:以文本形式出示本课中要求学会的生字词,及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词语。 3. 理解别有风趣:课件展示课文插图1及高楼门前装饰图,让学生对比谈感受。

4. 趣味积累: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设计成填空形式,减轻学生背诵的难度,同时配上音乐,边

欣赏边积累佳句。

5. 春笋生长图:制作简单有趣的动画,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体验。 6. 乡村之美:展示一组不同季节,不同情境中乡下生活的场景,延伸课堂。

说明:

1) 水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 名称:为此知识点的信息化资源起一个名字

3) 类型:指图形/图像、视频、音频、文本、动画(包括flash),或者上述几类的组合,比如:

“图+文+声”,注,可以自定义其它类型(一般以超级链接的形式来集成中演示型课件中),如认知工具类

4) 来源:开发、现有、现有需修改、下载 5) 使用时间:资源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时间

6) 应用方式:该资源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它起什么作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揭题读题

1. (课件)播放乡村风光图,教师旁白简介。 2.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乡下人家》,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自己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确,读通顺。 2 . (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3. 读了课文,你对农村有什么感受?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告诉大家。 三、品读理解,加深感悟

1. 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乡下人家的几幅风光图片,你找着了吗?谁会用简洁的词组概括出来?(生用小标题概括)

2. 乡下人家的风光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请你认真读读,并向大家说说喜欢的理由?

预设(一):鲜花翠竹图

1. 指名接读三句话,想想三句话各写了什么?(花、竹、笋) 2. 学习“花”的句子:这是一派什么样的风光?——独特在哪里?(解决“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与“朴素华丽”)

3. 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谁来读出美?(指名读,齐读) 4. 看过“雨后春笋”吗?(课件展示动画) 交流感受。 5. 引读:几十枝竹,美在(绿的叶),美在(青的竿),美在(一片绿绿的浓阴),还美在??

6.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分组读,创设情境读) 预设(二):瓜藤攀檐图。

1. 哪几句话写瓜藤充满生机?文中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2.(课件出示图片)看看农家屋的装饰和高楼的装饰,你觉得怎么样?读出这种装饰的可爱。

3. 联系上文,想想“别有风趣”还表现在哪里?拿出笔,把找到的词语圈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 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课件播放音频) 5. 这样美的句子应该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课件)填空形式检查,配乐背诵。

预设(三):鸡鸭成群图

瓜藤鲜花翠竹,展示了宁静淡泊的景物美,那么乡下人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小动物们又是怎么样的呢?

1. 请一个朗读高手读第三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2. 看课文插图,母鸡率领一群小鸡,让你想到什么?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雄鸡?(指导同样的句子读出不同的感受) 3. 创设情境,引读句子。 4. 鸡在觅食,鸭在“戏水”,默读描写鸭子的句子,想想,这幅画面会让你想到什么词,什么诗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四):月夜梦乡图

1. (课件:宁静的月夜、蟋蟀的叫声、纺织娘的叫声)

2. 想象说话:在这清雅的月光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

三、总结全文,读写结合

1. 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乡下人家”,看到农家瓜果飘香,鲜花轮放,鸡鸭成群,庭院晚餐,这是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光,其实,乡下的风景、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还有很多很多,谁把自己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2. 学生交流。

3. 乡下风景美,乡下人的生活也充满情趣。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一年四季乡村的不同风光,不同时节人们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在感受到乡下的美,和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4. 引读本文中心句:难怪作者发出了感叹, 齐读中心句。 四、作业练笔

1.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笔记本上,让你的笔记本也散发出田园气息。

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生活场景,用自己手中的笔,学学作者的表达方式,把它写下来。

第二课时(略)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背诵。

二、品读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段落,体会作者热爱乡下生活的情感。 三、体会作者选用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美,表达对乡下生活的热爱。

四、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五、讨论如何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做好统筹安排。

(七)教学流程:

开始 课件 创设情境引课 初读课文 学生学习字词

搜索更多关于: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方案 的文档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21486xvz4mu7525ei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