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实例
作者:戚克华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0期
摘 要:我国是一个地形比较复杂的国家,而当前我国的土地形势并不是十分的乐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各种地形条件都予以充分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坡地建筑也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兴起,而坡地建筑和普通的建筑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坡地建筑;岩体稳定性;嵌固层;依山半地下室
本文主要以某医院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为例,对坡地建筑的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还阐述了一些坡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得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能够得到全面的保障,提高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1、工程概况
某医院新建门诊病房综合楼场区地位于侧山坡上,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建筑面积2.5×104m2。按建筑功能划分为A区和B区,A区地下1层,地上4层;B区地上6层。工程依山而建,A区3层、4层和屋面分别与B区首层、2层、3层相连。由于受建筑功能布置的限制,本工程A区和B区采取不分缝结构设计。 2、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 2.1地质水文条件
本工程拟建地点的地势比较陡峭,主要处在了山坡的中部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山体稳定性问题及不安全因素。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一部分的山体进行开挖处理,同时还要对场地的山体稳定性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客观的评价。按照地质灾害评价的最终结果,拟建场地所处的位置不存在对场地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比较适合当做建筑场地,但是场地处在了山前地带,地质条件本身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围岩护坡的高度应该至少在20m,在一些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地质灾害隐患。
本工程拟建场区地层上部为人工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坡积物和岩层,自上而下分为4大层。第①层为人工填土,主要为灰渣、砾石和建筑垃圾;第②层为山前坡积物,风化程度很高,为角砾含土,以坡积的碎石和角砾为主,砾径不等,菱角锋利,层间夹有粉质黏土,土的含量不均;第②层以下为岩层,为侏罗系南大岭组的基性浅成或喷出岩浆岩—玄武岩;第③层为强风化玄武岩,岩体破碎,裂隙很发育,结构大部分被破坏;第④层为中风化玄武岩,裂隙发育,岩体较完整;第⑤层为微风化-完整玄武岩,岩芯完整。勘察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水,在进行建筑物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