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指出王老师列出的目标分别对应布卢姆目标层次的哪一层?
答:通过认真学习案例,我发现王老师列出的教学目标与
布鲁姆目标层次的对应关系如下:
知识与技能 知道 理解 运用 分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体分析如下:
(1) 知道: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代表作和作品的艺术风格。 了解“古风”文体的基本特征。
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安史之乱。
(2) 理解:准确理解字 、词 、句的含义。 (3) 运用:活学活用文中出现的生词。
(4) 分析:能分辨出古诗文中的虚写部分和实写部分。 (5) 综合: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6) 评价:学生们要能体会到差役的凶恶、老妇一家的不幸,体
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厚重感情。(教学难点)
2、王老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分析教学目标的? 答:王老师采用了归类分析法和信息加工分析法分析教学目标的。
(1) 归类分析法:王老师将教学目标设置成三维教学目标,并作
了分析,从而具体地确定了教学内容。
综合 评价
(2) 信息加工分析法:在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时,
按信息加工的步骤写出每一步要做的事情。
3、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哪些软件来分析?请对比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分析的特点。
答: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之外,还可以采用word软件、Powerpoint以及Flash等软件。
Word在处理文字方面有它的优势,但制作方面比较局限; powerpoint、flash两者做媒介演示效果都不错,效率较高。 4、案例中,第一堂课效果不理想时,王老师对教学做出了调整,这种调整体现了来自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哪些信息?你怎么评价王老师在第一次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所做出的思考和调整? 答:(1)王老师的这种调整来自对学生起点能力水平分析和认知结构的分析:
a来自起点能力水平分析,因为这群孩子大多来自闭塞的农村,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通,他们对老师借以导引的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知识起点较低;
b来自认知结构的分析,因为他们认知结构上对教师用做导入的知识的缺乏可利用性的既有观念,因而造成接受障碍,也就是说“抓壮丁”的故事要比伊拉克战争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师调整后,获得了较好的收效。
(2) 王老师的这些调整是比较成功的,他根据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和认知结构讲述故事和设计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
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5、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是否规范?如果不规范,应该怎样修改?
答:王老师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基本上是相对规范的,但有不完
善的地方。(1)教学目标的阐述不具体,不全面,缺少可操作性。比如:对读懂古诗具体方法以及本诗中可以获得怎样的鉴赏方法等都缺少具体的阐述,应加以补充。(2)要注意词语表述的精确。如:过程和方法中,去掉“怎样”。
总之, 具体目标的表述做到十全十美是不现实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交流,获得的自我的提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