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课 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教学内容:
《小学生家长读本》第十讲——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教学目标:
1.树立准确的教育观点,理解“心中有他人”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学习“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3. 通过学习交流,让家长了解掌握几种“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点:
树立准确的教育观点,理解到“心中有他人”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交流,让家长了解掌握几种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的几种方法。 教学准备:与本讲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示课题。
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我们又在家长学校的课堂上见面了。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如何教育孩子做到“心中有他人”。我们新时代的孩子如何面对今天的生活,在他们的天地里,他们是否关心过他人,协助过他人是否也接受过他人的关心和协助,我想一定有过。正如诗人歌德所说:“你若是让人喜欢你的价值,你就得给人创造价值。”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装着他人,把为别人解决困难当做自己的快乐,我相信他一生都会快乐、幸福! 课件出示课题: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二、学习探讨,理解重要性 1、 探讨学习,理解重要性
在我们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今天,我们想方设法力所能及地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稍有不顺孩子心意孩子抱怨连连的时候,我们做大人的反而有时还觉得很愧疚!觉得是大人无能没有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没有照顾好孩子。
1)看视频,初步理解
其实,当我们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孩子心中有多少是想着家人、朋友,不说等到我们老了,就说现在他让你感觉到多少本该属于对家人或者是长辈的关心和体贴呢?
请和我一起来看一段网络热议视频报告——《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PPT课件视频)
请您说说看完这段网上热播的视频报告后有什么感受吗?【家长探讨交流发言】
师:家长朋友说得很好、很透彻,含辛茹苦养儿育女十几载,可到头来冷落了爹气走了娘,一个连爹娘都不放在心上不顾及的人怎么去谈孝敬?一个连孝敬都谈不上的人又如何去谈友善待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谈不上友善待人的人又何从谈起与他人和谐相处,广来说之个个如此有怎么去谈构建和谐社会?当今社会啃老族、冷老族、厌老族现象并很多见。
2)看报道,加深理解
刚才和大家聊到的是关于家庭教育需要“心中有他人”,其实“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他人,更是人类社会一种美德、一种需要。请看两则报道,(PPT课件截图)一则是杭州网题为《自私自利女大学生1年连换8间宿舍》的报道;一则是《楚天都市报》题为“因为冷漠、缺失感恩,襄樊5大学生被取消资助资格”的报道。
请家长朋友谈谈您如何看待这两篇报道中所揭示的当代大学生自私自利、冷漠寡恩的现象?【家长交流探讨发言】
师:漠视他人存有,以个人为中心,缺乏感恩情怀,心胸狭隘,遇事情计较不休等等,在父母亲的呵护下还凸显不出问题的严重性,一旦独立生活走向社会群体,这种自私自利、冷漠、心中无他人的品质不但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发展,而且最后因为社会群体对她的反感甚至是抵制,最终形成了严重的心理、性格品质缺陷。
3)名人教子,巩固理解(课件)
我们来看看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教子之方。网易教育频道有这样一篇题为《奥巴马教子:好孩子心中有他人》报道。
小结:看来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中国。
“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集体、社会和国家和谐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优良品质。 2、 总结归纳,突出重要性(课件)
我们的“家长读本”将“心中有他人”的重要性主要归纳为三点: 1)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心中有他人有助于孩子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3)“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对当今独生子女显得尤为重要。 三、自主交流,了解基本要求
1、问题调查,激发思考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呢?
在探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做三个选择题。(课件出示问题选择)1、(1)、在家人中,您最牢记谁的生日?
(2)、在平时出差旅游你给家人带礼物谁是你的首选?
(3)、在一家人共同进餐的时候你知道谁最爱吃什么,并且主动给他夹菜?这三个题有两个个共同选择的对象:A、孩子 B、父母
【请大家按照实际做法选择对应选项。看家长举手,情况即时做好统计。】 师:上学期我校就在各班抽取十名家长代表,做过一个类似问题的问卷调查,第三个问题我记忆很深刻,其结果统计数据为选择孩子的占83%,选择父母的仅仅占17%。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数据显示。人们都习惯将爱“独宠”于孩子一身,以至于孩子逐渐形成了惟我独尊心无他人的认知习惯,我们的爱正一步步引导孩子自私自利误入歧途!爱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表现爱的形式和方法过火了! 2、学习读本,了解要求
在读本里面给我们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要点:(课件) 1)学会分享。 2)学会相帮。 3)学会谦让。 4)学会宽容。
5)他人在工作休息时不打搅。 6)他人不愿意做的事不强加。
3、兴趣交流,明确要点
请家长朋友们就平时自学读本后针对这六个方面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聊一聊。(PPT交互每一个要点) 1)、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就是让孩子懂得,在自己享有食物或游戏玩具时,要想到家里的人或者小伙伴,与他们共享。“独乐不如同乐”分享就是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
情景一:一个小姑娘和小伙伴分吃苹果, 情景二:一家人共同进餐
小结:从一个苹果、一筷子菜、一个小玩具等等一些小事物开始教育孩子与人分享,养成分享意识,长大后才能够体贴关心和照顾家人,才能是一个心中有爱而且被人爱的人。不妨想想你有没有自己吃烂苹果、小苹果,孩子吃好的、大的,你自己吃鱼头、孩子吃鱼肚的时候呀?碰到好吃的东西你让你的孩子分给爷爷、奶奶、爸爸、 妈妈吃了吗?
2)、 学会相帮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双协助之手就是心中有他人最好的体现。“请你让我来协助你,就像协助我自己”。
故事体验——《盲人的故事》照亮别人也是照亮自己(课件)
小结:所以,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在别人摔倒时,伸出一双手;在与人乘车时,让出一个座;在别人淋雨时,与他共用一把伞时。这些生活中的小小举动,是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的表露,家长们,当孩子有了以上行动时,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理应大声为孩子喝彩。
3)、学会谦让
“孔融四岁知让梨”谦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更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表现。不要小看这个个“让”字。
我们先来看一段公益广告视频(课件)——谦让彼此——心宽路更宽! 不过有些家长会不会问:在竞争精神主导的当今社会,“谦让”和“竞争”是否矛盾了呢?人说吃亏是福,但吃亏的孩子是否容易养成一种懦弱怕事的品质呢?
4) 学会宽容。
谈话:吃饭时别人不小心把你的衣服弄脏了你会怎么做? 课件:一位小红不小心把墨水溅到小明身上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孩子之间难免遇到小摩擦,假如你的孩子与同学遇到小摩擦,你会怎么做?
小结:宽容就是宽于待人。它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是啊,孩子们在游戏、学习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家长要教育孩子对待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些谅解,遇事学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
5)他人在工作休息时不打搅。
谈话:当你工作、休息时最想要的是什么? 课件:小女孩在爸爸看书时安静地坐在一旁
小结:看到这么乖的孩子父母怎么会不高兴呢!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做事就会想到别人,在别人工作和休息时,就会自觉地为他人创造安静的环境,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和休息。
6)他人不愿意做的事不强加。
很多孩子任性的现象严重,总将自己的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自己想做的非要做不可,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不,这里就有一例:在超市里,一个男孩儿非要妈妈给买玩具。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如何处理。 四、经验交流,榜样的做法。
关爱他人的教育是感恩教育的核心,关心是一种付出,关心是一种美德,关心别人会使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更精彩。其实我们的孩子并不是缺少一颗关爱他人感恩的心。
上学期我们在全校3-6年级展开的“爱的主题教育月”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邹越老师的“爱的教育”演讲视频,咱们班有很多孩子听着感人的演讲热泪盈眶(课件)。活动后有的同学学会主动帮老师倒茶、做班级卫生、分发牛奶等等,有的家长还问我:最近孩子怎么给我到洗脚水变得懂事多了啦?这和大家平时的教育和付出是分不开的,借今天相聚的机会把你成功的做法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课件——几点建议)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