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坍孔时必须及时补充泥浆保持孔内水头高度, 同时投入漏浆体积1.2 ~1.5 倍的粘土、片石, 小冲程冲孔固壁, 防止坍孔扩大。
技术人对照地质钻探资料, 检查孔内水头高度、泥浆稠度和孔外水位变化, 及时取渣分析,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视漏浆程度反复抛填片石、粘土, 抛填高度一次应达1~3m,直到稳定不漏为止, 当漏浆太快时, 要求迅速集中抛填粘土、成袋水泥和片石。
坍孔后, 在钢筋笼未下入孔内情况下,将片石、砂、粘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塌孔深以上1~2 m ,或全孔回填并冲击夯实后, 再用原径钻头和优质泥浆冲击成孔;若钢筋笼已下入孔内, 只是引起轻微坍塌的情况下, 用直径小于钢筋笼内径的钻头以优质泥浆扫孔或用导管清孔即可。
(2)卡钻、埋钻及歪钻的处理
卡钻常发生在冲孔过程中,多因先形成了梅花孔或钻锥磨损未及时焊补使钻孔直径变小,或由于岩面倾斜, 溶沟、溶槽挤钻, 溶洞侧壁侵入孔径, 加以钻头转向装置不灵活而卡钻。埋钻因塌孔而产生,歪钻多因操作过程中没有经常检查钢丝绳情况而发生。为了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在钻进过程中,要求操作平稳,对钻孔冲程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加以调整,遇起伏不平的岩面和溶洞时,应投入适量的粘土掺片石,将孔底填平,用十字型冲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慢慢穿过,并应经常检查钻锥磨损情况及密切注意大绳情况,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如发生的上述情况,应找出原因,想办法取出钻头,回填粘土及片石至一定的深度,重新冲砸,保证钻孔顺利进行。
(3)溶洞部位的冲钻处理
在冲击钻成孔过程中,要想使钻孔顺利穿超溶洞区,并保证孔壁的稳定,在钻进中,必须结合勘查地质资料,以确保成孔质量。
在钻进至溶洞顶部1m左右时, 准备足够数量的片石和粘土, ,如溶洞内无填充物或半填充物时,还应组织足够的水源。
当钻孔至溶洞1m左右时,冲击操作要平稳,尽量不碰撞孔壁,逐渐将洞顶击穿,防止卡钻。
对于空溶洞或半充填的溶洞,在击穿洞顶之前,要派专人密切注意护筒内泥浆的变化,一旦泥浆面下降,应迅速补水,然后依据溶洞的大小按1∶1 的比例回填粘土及片石,进行冲砸堵漏,只有当泥浆漏失现象全部消失后,才转入正常钻进,如此反复使钻孔顺利穿越溶洞。
对于溶洞内填充物为软弱粘土或流塑状粘土的溶洞,进入溶洞后,也应向孔内投入
粘土及片石混合物(比例为1∶1) ,冲砸固壁。
(4) 裂缝漏浆的处理
在岩溶发育地区钻孔施工,由于经常会遇到裂缝及断层破碎等复杂地质情况,在钻孔过程中,极易漏浆,由于护筒埋深较浅,极易引起孔壁坍塌,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在入岩前,必须准备充足的水源及2 台~3 台水泵,且保证完好。 准备足够数量的粘土,并将粘土做成泥球和一定数量的石片。
在钻机过程中,密切注意护筒内浆面的变化情况。当泥浆面迅速下降时,说明正在漏浆。首先要赶快补水,保证孔内水平衡,然后将泥球投入孔内,将裂缝堵住。再将粘土和片石的混合物投入孔中大于2m 深,重新冲砸。这样砸碎的片石和大颗粒的粘土可将裂缝填充一定的距离,可钻进一定的深度而不漏浆。当再次漏浆时,仍按上述方法处理,即可逐步至设计标高。
2.1.2.2 承台施工方案
承台靠近G105国道,开挖前插打拉森式钢板桩防护后进行开挖。开挖桩顶承台基坑、处理桩头(凿除桩头松散混凝土,开挖并截除桩头)→桩基检测→承台施工,绑扎承台钢筋,立模分层灌注承台混凝土。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承台与墩台身连结钢筋。承台基坑采用机械放坡开挖,在基坑口外侧设置挡水墙和排水沟,防止地表水灌入基坑。开挖完成后,针对基底情况采用适当措施进行硬化处理。如有地下水,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水沟与集水坑,使用水泵抽水,确保基坑内无水。
钢筋由钢筋加工场集中下料、制作,运到现场绑扎成型;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现场拼装成型;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采用溜槽或混凝土泵车运送混凝土入模,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密实。
大体积承台、桥台施工时设置混凝土冷却水管,利用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1.2.3 墩身施工方案
桥墩钢筋加工成型,现场人工绑扎→桥墩模板安装→桥墩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输送车运送到现场,分层、连续浇注完毕→桥墩脱模→桥墩顶帽施工。
实体墩身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立模浇筑,墩身采用一次立模浇注。墩身模板和钢筋采用汽车吊垂直吊装作业。
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生产,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入模。拆模后采用无纺土工布覆盖加隔水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法养生或者喷养护剂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