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湘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随堂练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8 23:45: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1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

1)

【基础过关】

1.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 A.物理演化过程 B.化学演化过程 C.生物演化过程 D.大气演化过程 2.下列关于生物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古生代寒武纪出现了鱼类 B.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繁盛

C.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D.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陆上孢子植物时代 ②被子植物时代 ③裸子植物时代 ④海生藻类时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4.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C.生物制约着地理环境 D.动物的迁移作用

5.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 B.人类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

C.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

D.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能力提升】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6~8题

6.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 ) 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 C.0.7亿年前 D.6亿年前

7.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8.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9.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10.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是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其区别在于人类( ) A.能够通过迁徙来适应环境

B.不受环境影响

C.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D.对环境无影响

11.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或减退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不加控制地开发资源,促进社会发展

D.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2 3 4 5 6 题号 1 答案 1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8 9 10 11

(1)图示景观为地质历史上距今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的________代,动物界正是________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为________植物的时代。

(2)图中大型动物是曾经称霸地球的________,但后来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与此动物同时灭绝的还有海洋中一半以上的________动物种类。

(3)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图中大型动物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并且找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证据。这些证据是什么?

(4)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5)物种灭绝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参考答案

1.B [在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2.B [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出现了陆地森林系统,新生代第三纪出现了哺乳动物。]

3.C [生物进化顺序:单细胞生物→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4.A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所以光合作用是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5.C [科学家认为,在10年和100年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扰动强度和幅度,已达到了可与自然扰动相类似甚至更强的程度。但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人类活动的作用还相对较小。]

6.B 7.C 8.B [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生物细胞;从古生代

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中生代末期地层内发现大量铱元素和恐龙化石,推测是当时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恐龙灭绝。]

9.C [煤炭是地质史上的森林埋藏到地下,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形成的。]

10.C [人类是地理环境发展的产物,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11.D [人类对待环境要注意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12.(1)2.5亿 0.7亿 中生 爬行 裸子 (2)恐龙 无脊椎 (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末期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在美洲尤卡坦半岛的北部海岸,地质学家发现了一个部分淹没在海中的陨石坑,直径180~200千米,陨石坑中到处开裂的岩石表明,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爆炸。这是中生代小行星撞击地球最可能发生的地点

(4)环境的变迁在短时间内超过了物种进化的速度,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入等。

(5)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平衡。

解析 图示的是中生代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由此根据课本知识可以回答(1)~(2)题。(3)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中生代地层内,科学家发现铱元素的含量异常,高出相邻岩层平均值的30倍左右。因为铱元素在地球表面并不常见,而陨石中却经常存在铱含量较高的现象。而且还发现了陨石坑,这都成为支持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的证据。(4)可从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两大方面分析原因。(5)生物基因资源减少,生态失去平衡,直接影响人类活动。

湘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随堂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ej06zgg84m0xd0pw4b4c2db011p100mb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