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经营核算部:负责工程的财务管理;负责整个工程的生产计划安排,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
e、测试计量部门:负责整个工程的混凝土、砂浆取样、试块的制作、养护、送检,各种材料的送检工作;
f、综合办公室:负责现场的后勤管理,生活设施的文明卫生管理。
二、项目班子管理结构图:详见附图
第三节 初步施工方案确定
一、组织流水施工的原则
1、每个施工段中各楼层、各主要工序按照等节拍、等流水步距的原则组织流水施工;
2、在保持各施工段的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统一调动整个现场的操作工人,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窝工现象;
3、在保持各施工段配备机械设备的相对独立性的条件下,统一调动(使用)现场各主要机械,设备及三大工具,充分利用物质资源;
4、钢筋、水电预留管线等各种构、配件的加工制作与现场施工同步,并确保现场施工进度的要求;
二、施工流向
为充分利用好时间资源,各种工序计划安排井然有序,及时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和矛盾。每段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流向,除外装饰按照从上到下以外,其余部分均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三、主要施工方法的确定
土建工程作为量大面广的关键工序,必须充分利用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员投入,安装工程紧密配合土建,同步跟进,按此原则:
1、基础土方
采用机械、人工共同开挖、清理的方法。 2、钢筋工程
- 6 -
采用现场统一制作,现场绑扎连接,除加工棚内必要的闪光对焊外,现场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3、模板工程
采用早拆、快拆模板支撑体系,为了兼顾人力和设备资源,柱采用大面积定型木夹板模板,梁、现浇楼板底模采用双面腹膜工程模板。
4、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龙门吊运至浇筑点,机械振捣,混凝土表面采用覆盖浇水的方法进行养护。
5、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全部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边施工边架设一次到位,室内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
6、垂直运输及楼层水平运输
综合楼及其它建筑物采用龙门吊作为垂直运输(包括施工层面的水平运输)工具。手推车作为楼层水平运输,地面水平运输采用手推车或机动翻斗车。
7、建筑物的测量定位
采用DE2A经纬仪与2kg线坠,50m钢尺综合测控技术控制平面轴线,运用S3水准仪,30m钢尺控制楼层标高。
第四节 任务划分
本工程均由自行组织施工,劳务分包由有资质的劳务承包队伍担任。
第四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第一节 施工测量定位
测量控制是建筑结构施工的关键工序之一,垂直度、轴线和标高高差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本工程测量方案在准备期间,制定测量方案,布置有效控制点为施工提供依靠。
第二节 基础工程
桩基挖至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通知甲方会同设计、地勘、监理
- 7 -
人员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清理基坑,抽去积水,安装钢筋笼定位准确,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前,先抽干坑内积水,清理混凝土表面,然后浇灌基坑混凝土。振捣时操作人员无法下到基底去,此时待混凝土以漏斗和串筒下料后,可在地面上将振动棒(接长软管)直接伸到基底进行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前抹压平整,避免出现塑性的缩裂缝或环向干缩裂缝,表面浮浆层应凿除,以保证与上部混凝土的良好连接。
第三节 钢筋工程
由专业人员按施工图进行钢筋翻样,编制钢筋配料表,配料表要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现场项目总工审批后才能送加工场加工,钢筋加工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设计要求执行。制作成型的钢筋送达现场后,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员组成验收小组,对钢筋的加工质量进行严格的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
第四节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用龙门吊及手推车运到施工地点,根据设计要求提出设计配合比,在实际施工生产中,应根据施工现场的砂、石料含水率对设计配合比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按照配合比生产混凝土,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编制完善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建立质量保证责任制,现场由项目经理牵头,质检部负责实施,现场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精心安排施工。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浇筑质量,并随时进行混凝土各指标的测试,现场施工工序的监督,严禁现场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规范施工。
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隐、预检手续。项目部根据施工对混凝土操作班组已经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已被批准。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 8 -
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施工时,模板用封口胶封边,防止漏浆。
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间距过大,漏放或位移,钢筋紧贴模板而造成,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施工时垫块间距不得大于500mm。
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而造成麻面脱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实行拆模通知书制度。
4、孔洞:原因是钢筋较密部位石子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施工时,在钢筋较密处改为细石混凝土。
5、缝隙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浇筑混凝土前,先用较大功率的吸尘器清理模板底,并用同强度水泥砂浆先浇50mm厚。
6、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主要原因是柱接头模板刚度或支此部位模板时未认真控制断面尺寸。
7、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浇楼梯时,派专人随浇随抹平,浇好后立即封闭通道严禁上下。
第五节 模板工程
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梁板支撑间距、梁柱接点、主次梁接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保证模板的平整度及刚度,完成异型模板的技术处理,保证混凝土出模后的整体效果。采用定型化、整体化、工具化的模板,提高工效,缩短工期,增强模板可变性,适应性和再利用性,减少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 9 -
第六节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外墙脚手架采用双排Ф48钢管及其配套连接扣件搭设。双排脚手架视部位不同分别由地面向上搭设,搭设前地面回填土要夯实并铺设垫块,屋面钢管脚手架手下部要用木方铺垫,脚手架沿高度方向每层需设水平拉结加固,其方法是在每层结构的最外边框架梁上埋设短钢管,高出楼面约20cm,间距3.0m,然后用短管将预埋的钢管与脚手架相连,砌体上不得留脚手眼。其具体施工方案待进场后作为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对于特殊部位的脚手架,由现场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制定出具体搭设方案,报业主和监理代表审批后方可实施。为保证出入人员的安全,主要的通道出入口都必须搭设安全通道。
第七节 砌体工程
本工程±0.000以下部分采用MU10页岩砖,M7.5水泥砂浆砌筑,主体部分外墙采用240厚空心页岩砖,内墙采用200厚空心页岩砖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
页岩砖、空心页岩砖的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砂浆品种必须符合要求,试块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竖直灰缝填塞密实。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他部位应砌成踏步槎。上下砌块错缝,每间(处)2皮砖通缝不超过3处。接槎砂浆密实,砖缝平直,接槎处水平灰缝小于5mm或有透亮的缺陷不超过5处。拉结筋的预留、构造柱的留设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八节 屋面防水工程
施工顺序上应先做节点,然后再进行大面施工。屋面转角及立面的涂层应薄涂多次,不得有流淌堆积现象。涂层应厚薄均匀,表面平整。采用刮涂施工,每遍刮涂的方向宜与前一遍垂直。屋面施工完毕后要试水验收。找平层应用水泥砂浆压光,粘结牢固。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在进行防水层施工以前,必须将基层表面的砂浆块及异物铲除扫净。基层处理剂应充分搅拌,涂刷均匀,覆盖完全。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