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大纲资料
心理学部分
一、绪论
【要求】
1、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方法。 2、 理解心理活动人脑神经生理机制。 3、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⑴探讨人类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像等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 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2)探讨人类情绪、动机、人格、社会态度等非认知活动的规律,为提高学 习积极性、培养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3、 心理学研究目标:(1 )陈述心理现象;(2 )解释心理现象;(3 )预测心理现 象;
(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二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 心理学的哲学与科学背景 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精神分 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 理论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 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2、 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 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四)心理的生理基础(脑神经生理机制) 1、 神经系统及其活动方式 (1)神经元与突触 (3)反射与反射弧 2、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⑴大脑的结构
(2)大脑功能的单侧化
(2)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3、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⑴反映
⑵感受性
⑶心理
⑷意识
二、感觉与知觉 【要求】
1、 识记感觉的概念和种类,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2、 理解感觉现象,知觉的基本特征,观察的品质。
3、 能够根据感觉和知觉规律,分析具体的心理现象;能够运用感知规律, 掌握促进直观教学的方法。 (一) 感觉
1、 什么是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感觉的种类:
视觉,听觉,其他感觉。
3、 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现象?) (1)
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绝对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2) 感觉适应(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 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4)
(二) 知觉
1、 什么是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2、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3、 知觉的基本特性 ⑴选择性 性
4、 知觉的组织原则
感觉对比 (5)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与联觉
⑵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5、 观察的品质(观察力的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 ⑵客观性 6观察力的培养:确立观察目的 三、 注意 【要求】 1、 识记注意的概念及种类 2、 理解注意的特征和功能。
3、 掌握注意的品质,能够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一)注意概念
(1) 什么是注意: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3) 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指预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努力的一种注意。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客体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
⑵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有时需要主体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 理解;合理组织活动;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四) 感知规律与直观性教学 1、 直观性教学的基本形式
①实物直观;②模象直观;③言语直观。
(3)精细性 (4)敏锐性
制订观察计划 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2、 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性教学
(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在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 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