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化学 2.2分子的立体结构(第2课时)
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教学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杂化轨道理论 教学过程:
碳的价电子构型是什么样的?甲烷的分子模型表明是空间正四面体,分子中的C—H键是等同的,键角是109°28′。说明什么? [结论]
碳原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轨道与四个氢原子的电子云重叠成键。
22
师: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2s2p,是由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组成的,为什么有这四个相同的轨道呢?
为了解释这个构型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板书:
三、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思考与交流]
甲烷分子的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2s和2px,2py,2pz等四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一组新的
33
轨道,即四条sp杂化轨道,这些sp杂化轨道不同于s轨道,也不同于p轨道。
32
根据参与杂化的s轨道与p轨道的数目,除了有sp杂化轨道外,还有sp 杂化和sp杂化,2
sp 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sp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讨论交流]:
应用轨道杂化理论,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化学式 CH4 C2H4 BF3 CH2O C2H2 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结构
[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多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的判断规律,完成下表。 化学式 中心原子孤对电杂化轨道数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结构
子对数 CH4 C2H4 BF3 CH2O C2H2
[讨论]: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提示:原子个数)
[结论]: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与相连的其他原子数之和,就是杂化轨道数。 [讨论总结]:
2
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180°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 杂化轨道为120°
3
的平面三角形,SP杂化轨道为109°28′的正四面体构型。 [科学探究]:课本42页
2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2O中C原子以sp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CH2O中含有3σ键和1个π键
练习:
2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杂化的是
A 、 PBr3 B、 CH4 C、 BF3 D、 H2O 2、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3
A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3
B 、CH4分子中的sp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 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3
C 、sp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 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能量相近的新轨道
3
D 、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均采用sp杂化轨道成键
3、用Pauling的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四面体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原子的四个杂化轨道的能量一样
3
B、C原子的sp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一样
3
C、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占据4个sp杂化轨道
3
D、C原子有1个sp杂化轨道由孤对电子占据
32
4、下列对sp 、sp 、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 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2
B、 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3
C、 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32
D、 sp 、sp 、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5、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C—H和1个C=C双键,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关于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sp杂化轨道
2
B 、每个C原子的1个2s轨道与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sp杂化轨道
3
C 、每个C原子的2s轨道与3个2p轨道杂化,形成4个sp杂化轨道
D 、每个C原子的3个价电子占据3个杂化轨道,1个价电子占据1个2p轨道
----3
6、ClO、ClO2、ClO3、ClO 4中Cl都是以sp杂化轨道与O原子成键的,试推测下列微粒的立体结构
微粒 立体结构 ClO -ClO2 -ClO3 -ClO4 -
7、根据杂化轨道理论,请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
2-CO2 , CO3 H2S , PH3
8、为什么H2O分子的键角既不是90°也不是109°28′而是10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