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猪魏氏梭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作者:唐景山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要: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魏氏梭菌而导致。该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往往突然发病,病程持续较短,没有出现任何前期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且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可达到20%~70%。该病通常在秋末冬初、阴雨潮湿、气候突然改变的条件下流行,且任何年龄都能够感染发病,应加以防治。
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病因分析;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141-01 1 病因分析
环境条件恶劣:暴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猪场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饲养管理不合理。尤其是猪场如果有大量妊娠母猪在定位栏内饲养,再加上没有安装水帘风机设备,而夏季温度较高,只采取电风扇进行降温;如果猪场供水不足,通常只能够满足机体饮水所需,没有足够的水用于防暑降温以及冲洗猪栏,导致卫生条件恶劣。另外,饲养人员较少,劳动强度过大,饲养管理不当,也是潜在引起该病发生的因素。
育肥舍饲养数量过多:育肥舍猪只饲养密度过大,导致舍温较高时容易发生热应激,且彼此容易发生打架等而形成咬伤,特别是夏季饲养及饮水高峰期比较容易发生该病。
饲料缺乏营养:如果猪只以饲喂玉米豆粕型饲料为主,即饲喂由玉米、麸皮、豆粕以及预混料组成的饲料,导致饲料营养过于单一。另外,为节省饲养成本而购买品质较差的预混料,不含有全面营养,导致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该病。 2 流行病学
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梭状,能够生成芽胞,还能够生成特殊的荚膜,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土壤、饲料、污水、粪便以及机体胃肠道内都存在,属于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病通常在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容易发生且流行,任何品种、年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发生,其中仔猪和种公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仔猪通常呈暴发性流行,病死率可达到20%~70%,而中大猪以及成年猪通常呈零星散发。该病往往突然发生,病程持续时间非常短,迅速死亡。特别是1周龄以下的哺乳仔猪以及使用过于频繁的种公猪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