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的影响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
(3)处于成长期和学习期的青年,在理想信念、人格塑造、道德养成和理论素养等方面易于受到各种文化观念的影响,因此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文化免疫力,积极健康地成长;青年是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力军。文化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青年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潜能,要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文明校园、文明宿舍、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是我们行动的切入口。
分析题2 答案: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严谨、完整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3)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现阶段,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迫切。
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们能够明确国家发展的目标;确立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激励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它是价值体系中的最关键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接地气),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4) 中职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分清价值主流与支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从生活与学习的实际做起,从点滴做起。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首先
做好学习者;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做好宣传者;最后,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第14课 构建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B 3B 4D 5B 6B 7C 8B 9D 10C 11C 12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D 3ABC 4AC 5ABD 6ABCD 7AC 8AD
(三)辨析题
1.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尽职尽责,搞好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当今社会,既需要有高学历的科研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又需要大量高技能劳动者。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结构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发展代价,不能再走过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的早期(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不能再走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因为那是一种落后的、粗放式、不可持续的工业发展老路,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是背道而驰的。 四、材料题
1。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经历了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到十八大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变化,一直在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②.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辩证关系是: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南京市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就是贯在彻科学发展观.首先在举措上能够统筹兼顾地安排计划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没有单打一.真正体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是大力解决老百姓急需解决又很难解决的难题,关注群众的民生大事和老百姓的关切.第三政府各项工作踏实周到,沉底到边,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
3.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这个总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我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实践,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理性行为。
最后,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勇于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材料三中所列举的两名南京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就是构建和谐南京好楷模。这样的例子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你能否举出哦!要生动、亲切、活泼。
4. 征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语言平实,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套话、空话、假话,字数不超过500字。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梦、青春梦,结合个人的理想和追求,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实干兴邦精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