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之
我见
浅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之我见 吴琴霞
安徽安庆太湖县百里镇闻通小学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类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最终在体验学习数学乐趣的基础上,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所要探寻的课堂。为此,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对生态教学理念的若干实践,谈谈我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几点理解。
1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一种优质的课堂。 数学生态课堂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明确教学目的,更要了解学生特点,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才能激发学生课堂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入课堂探究,通过同学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构建了优质的数学生态课堂。
如,我在讲授《有余数除法》知识时,知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将会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首先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有20支铅笔,每4支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学生通过动手理解了20÷4的含义。再问,如
果有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各自动手操作并说出自己分铅笔机的过程与结果。因为剩下的2支不够分,所以20支铅笔,每3支一份,多出2支。趁机讲授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作为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并针对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朴实有效,这也是进行生态课堂教学的过程。
2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是教育的本原”的理论。数学这一基础科目,本身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是我们身边的故事。数学课堂离不开生活,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生活的课堂。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我安排让学生跟着视频到超市购物的环节,最后定格“9种货物的图像和单价。提出:买两种需要的商品,其中有一种商品买两个以上。想一想应该付多少钱?你能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来
吗?想好以后,说给小朋友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语言描述,还要动笔计算。并且通过讨论又意识到,我们都是先计算买两个以上的那种商品,从而得出有乘有加,先算乘法的道理。接着提出,如果有20元钱,买3罐糖果,每罐6元,钱够吗?学生的想法很多: 6乘以3等于18元, 20减去18等于2元; 20除以6等于3余2; 6*( )<20.
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了问题。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购物的基本生活技能。 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合作的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