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童心飞扬
作者:侍雨健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6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求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对于小学生的习作指导,主要侧重于对他们习作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小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
一、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丰富学生写作题材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现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没有可感受可写的素材。其实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用眼睛去观察它,用手去感受它,用心去探索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欣赏生活、感悟生活。
我尝试让学生进行“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练、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篇篇经典。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运用文本的阅读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真正促进学生内化和吸收课文语言,提高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当学生在阅读感悟中感悟并内化了某些语言现象和规律后,适时进行迁移和运用是完全必要的,它能促进消极言语向积极言语的转化,并使学生在表达运用语言实践中,更能了解语言规律,规范地运用文字,也为口语交际表达打下很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放小鸟》时,我设置了相关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1.文中“我”突然听到了小鸟对着窗外另一只鸟儿发出了焦急的叫声,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小鸟是在倾诉什么?请你用通顺流畅、充满感情的句子帮它表述出来。2.后来“我”决定放了小鸟,试想小鸟会对我说什么?回到家后,它将开始怎样的生活?请具体描述小鸟的新生活,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