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套精选试卷合集】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2:42: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原创试题)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 (1)子曰:“学而不死则罔, ▲ 。” (《论语》) (2) ▲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门前流水尚能西, ▲ 。 ( ▲ 《浣溪纱》) (4)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 ▲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6)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 , ▲ 。

(7)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古诗文中的语句对身处逆境的朋友进行激励或劝勉: ▲ , ▲ 。

(原创试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李老师是班主任,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原创试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避免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B.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原创试题)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8分)

爱,是一种温暖,一种心痛,一种真实的生命。爱,是一条偏pì( ▲ )的小路,总能通达心灵的深处;爱,是一本班lán( ▲ )的画册,总有刻骨明心的风景; ▲ 。爱,不是一种表达而是一种感受;爱,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爱,不是一种承nuò( ▲ ),而是一种守候,一种懂得,一种彼此的熔化!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3)请仿照前面的句式,将 ▲ 续写完整。(2分) (原创试题)5.名著阅读题。(6分)

①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什么?(3分) 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闹龙宫”、“闯冥府”,桀骜不驯、敢作敢当,令人钦佩。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在这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概括故事情节。(3分) 二、理解?感悟(6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3分)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盖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原创试题)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世人盛爱牡丹 世有伯乐 B.陶后鲜有闻 千里马常有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食之不能尽其材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濯清涟而不妖

(原创试题)9.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 (原创试题)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分)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分)

(原创试题)11.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4题。(10分) 让学习快乐起来

(1)让学习快乐起来,人们就会喜爱、向往学习,就能积极参与学习。实践证明,让学习快乐起来,是激发人们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2)如何让学习快乐起来?儒家经典《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就启示我们,学习的快乐在于“学”,更在于“习”。这里所谓的“习”,是练习、实践、运用的意思。《说文?习部》中指出:“习,数飞也。”“数飞”,就是禽鸟练习飞翔,其引申义为人们进行实践和演练。在孔子那个时代,教学内容有许多都是具有实习性的。譬如,礼、乐、射、御、书、数中的许多内容,要靠书本、靠口授,更要靠演练、靠实习。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进一步解释道:“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那么,“习”又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快乐呢?

(3)“习”能满足人们对真理的渴望。追求真理是人类的天性。探索真理、掌握真理的过程,既充满了艰辛,又充满了乐趣。要掌握真理,既离不开“书本”,更离不开亲身实践即“习”。正如古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学不习,几同没学;学而时习,才见功效。也就是说,人们只有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使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自己的财富。相反,如果只学不习,即便“皓首穷经”,很可能也只是一个“书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4)“习”能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新鲜有趣、引人入胜的事物能调动人的情绪,让人乐而忘返。而“习”正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习”充满了探索和创新:在“习”的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到新奇、惊奇、奇妙,进而引发探求的兴趣;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就有可能激发新思路、取得新成果,使人不由得生出实习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快乐。

(5)“习”能使人们体验到运用的乐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乐趣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很难体会得到的。只有在“习”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一步步攀上知识的高坡、事业的高峰,从而获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喜悦心情。

(6)学习的快乐在于“习”,而“习”在于“时”。“时”的含义有三:一是按时,即制订明确的学习时间表,留出专门的学习时间,按时间表学习。二是时时,即坚持不懈、日积月累。“习”贵有恒,有恒心恒行者,方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三是偕时,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方法,不断开拓新境界,从而不断获得新的快乐。

(摘自《人民日报》)

(原创试题)12.阅读全文,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3分) (原创试题)1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原创试题)14.结合文章,谈谈你将如何让学习快乐起来?(3分) (原创试题)(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⑴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⑵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⑶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⑷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

【20套精选试卷合集】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465x1xurx2wkqq4mj6h371qz5d0jm00kq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