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建筑行业发展战略 【报告名称:】 “十二五”期间建筑行业发展战略 【关 键 词:】十二五,建筑行业,发展 【报告来源:】中国市场调查报告网整理 【释放日期:】2011年8月
报告内容 一、制定建筑行业发展政策
调整投资建设政策,通过建设标准审查和施工许可控制,把住建设项目立项准入和进入建设实施的关口,遏制资金不到位、造价过低的项目进入建筑市场,避免继续建设品质低、耐用性差、节能效果差、使用过程中追加投入高、缺乏美学和人文内涵的建筑产品。新的建设项目应当从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全面提高品质,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与转变经济发展相吻合。要进一步地从微观管理领域退出,减少政府对微观机制的干预,逐步克服计划体制、部门分割给企业发展造成的人为障碍,更加彻底地将企业推向市场。按照专业技术领域、专业技术能力划分的客观规律调整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克服按照部门职责划分准入类别的问题,减少市场准人障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用先进、配套的建设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政策引导企业技术进步方向。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做好产业规划,提高整个产业素质,提高管理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建筑工人的素质,提高全行业的诚信水平,形成先进的
产业和企业文化。分配和运用好公共资源,做好基础技术的研发和组织、实施、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提升建筑业的技术含量。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建筑资源
2011年全国“两会”上,刮起了一股“低碳风”。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多位政协委员提交了推进建筑节能的相关提案。目前,在工业、建筑、交通传统三大高能耗领域,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正不断上升,并趋向节能减排的核心领域,而在政策层面,建筑节能已成为成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课题。
中国在建筑工程上的支出飙升。2010年,中国向新建筑项目投入逾1万亿美元,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建筑大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占到全球建筑业的五分之一,高于目前的14%。
2011年“两会”上,《关于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我国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到20亿平方米;然而,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到3倍;截至2009年底,全国绿色建筑仅2000多万平方米,不到既有建筑面积的0.05%。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高耗能建筑量大面广、发展绿色建筑前景广阔。民建中央建议将发展节能建筑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强规划和指导工作,部分相关指标应纳入“十二五”规划进行考核。 建筑节能的话题升温有着现实原因。2010年中国能耗增长5.9%,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预计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下,未来中国能源供应瓶颈将难以避免。相关数据显示,工业产品要想达到10%到20%的节能效果并
不容易,但在建筑领域通过综合的节能技术措施,则能够达到50%到60%的节能效果。国内的建筑节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就是用1%的建筑费用弥补10%的建筑能耗。
国内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比例达29%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再加上建材生产,建筑方面的能耗高达4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一些大型建筑,每年要“烧”掉几千万元的能源费用。然而中温技术支撑下的太阳能制冷和采暖技术,正好可以有效解决大型建筑的高能耗问题。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综合利用太阳能,全面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太阳能热水可补充15%的建筑能耗,采暖、制冷系统可解决50%的建筑能耗,光伏发电可节约30%的建筑能耗,几乎近似零能耗。 随着建筑设计建设的多样化,客观要求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形式也朝着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并且由单一的热水需求向热能需求扩展。市场需要技术创新,力诺瑞特也针对建筑不同需要提供了新技术新系统解决方案。但目前太阳能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仍然十分有限,仅仅靠力诺瑞特等几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很难短期实现建筑节能的规模化推广,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强大推力才能走向成熟化的发展阶段。建议政府部门应该从立法、财政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补贴、税收减免等财政政策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从公用建筑做起,推动建筑节能向民用建筑发展。 三、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促进建筑业与先进的材料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的结合,将现代先进技术成果在建筑产品中整合运用并创新,使建筑业承载更多的技术含量,改善技术落后的面貌,增强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大有潜力和前景的领域,也
是未来建筑业竞争力之根本。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依据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独立或与外部机构联合建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巩构或试验室,成为能够代表国家或地方某工程领域专业技术水平的领头企业,成为专项技术研发基地;中小建筑企业也要重视专门技术、设备工具、管理手段的研发运用,成为依托专顼技术的经营载体,向着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的方向发展;各类企业都应当积极参与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工法的研究制定和应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产品和建造过程的技术含量;在当前时期,企业应当高度关注相关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工业化建造、精致建造技术、节能和绿色建筑新材料技术、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装备等,积极采用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主动承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责任,提高建造过程的工业化制造和装配水平。 四、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自我国提出“绿色建筑”理念以来,这一不仅基于健康环保、低碳节能而且重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并正在改变着房地产产业与建筑产业全行业的发展格局。但是,如何进一步将绿色建筑的理念更好、更快并更广泛地落地,在全国范围内设计建造更多的绿色建筑,这是现阶段绿色建筑推动工作的重点。从中央到地方绿色建筑三个星级评价标识工作分层次的推动,正是这一重点工作的体系基础。
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建设和实施的主要机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的指导下,一直努力把这一工作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并把标识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启动了一二星级评价标识工作。
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不仅对国家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行业发展和一个具体建筑项目的角度,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可粗略概括为四方面:
1、它代表了建筑品质的综合提升。比如,我们在街上买一个绿色食品时,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买”,因为它综合代表了安全、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实际上,绿色建筑内涵也是这些重要因素在一个建筑上的集中体现,同时又体现了一个建筑的建造者、开发者对建筑内涵、品质和建设理念的理解,也是对自己营造品牌的一种理解。
2、它是社会对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需求。因为绿色建筑所体现的安全、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是当代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有更高追求的理念,这种需求可能有时在短期内体现不出立竿见影的收益来,但是长远来看一定能为社会、为人们带来更大的收益。
3、它是建筑行业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我国设计企业与建筑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参与国际化竞争之时,参与国际竞争的要素除了建筑质量外,在建筑理念方面如何与别人竞争?应该是绿色建筑的理念,因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识。
4、绿色建筑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技术、产品和相关产业迅速发展。这也是被很多实践所证明了的。研究证明,绿色建筑推动建筑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涉及的产业很多,目前在我国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发展就带动了很多国内外上下游技术和产品产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