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位 封座 密 号不场考 订 装 号证考准 只 卷 名姓 此 级班
新教材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
期末备考精编金卷
地 理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c代表
A.大气圈 B.岩石圈 C.地壳
D.地幔
2.关于e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外壳是由岩石组成 B.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纵波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D.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 3.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是
A.a
B.b C.c D.d
【答案】 1.C 2.B 3.B 【解析】
1.读图可知c处于地壳之中,可知c代表的是地壳,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2.固体外壳是由岩石组成说的是岩石圈,故A错误;读图可知d为莫霍界面,可知d下方的那条虚线为古登界面,可知e为地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地幔的顶部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B正确;纵波在经过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时其传播速度会明显下降,但是在地幔的固体部分其传播速度是加快的,故C错误;地核的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故D错误。故选B。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圈是连续不规则的,读图可知B为水圈,因此可知连续不规则的圈层是b圈层,故B正确,可知ACD错误。
地球的演化史,从生物的角度来说,就是古生物的演化史。从地球上出现生命到人类出现,经
历了大约38.5亿年。而寒武纪被称为“生命大爆发”的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是 A.原生动物 B.鱼类
C.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植物
D.两栖动物
5.下列生物按照由低级到高级进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蕨类植物 ②被子植物 ③裸子植物 ④海生植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答案】 4.C 5.D
【解析】
4.结合所学知识基础知识可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的主要生物是无脊椎动物和高等藻类植物,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列生物按照由低级到高级进化顺序依次为:海生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因此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下图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压高于b处 B.a处气压高于c处 C.M处的气温比N处高 D.d处的气温高于N处
7.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 B.M处盛行上升气流 C.低空气流由M处流向N处 D.N处盛行上升气流 【答案】 6.C 7.B 【解析】
6.读图可知a和b处于同一个等压面上,因此可知二者的气压是相等的,故A错误;读图可知a的高度要高于c的高度,可知a的气压低于c的气压,故B错误;要读图可知M处对应的高空的等压面是上凸的,N处对应的高空的等压面是下凹的,结合“高凸低凹”相关知识可知c处的气压高于d处,在近地则M处的气压低于N处,可知M处的气温高于N处,故C正确;读图可知d处的高度大于N的高度,因此可知d处的气温低于N处的气温,故D错误。故选C。
7.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c点的气压是高于d点的,因此可知高空气流由c处流向d处的,故A错误;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M处的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因此可知M处的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故B正确;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M处的气压低于N处,因此可知在近地面气流是从N处流向M处的,故C错误;由于N处为高压且其气温较低,该处的空气收缩下沉比较严重,因此可知N处的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故D错误。故选B。
冰雾是我国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俗称“冒白烟”,在冬季,当近地面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而形成。为减轻冰雾带来的灾害,当地因地制宜设计了高效日光温室,
保证喜温作物越冬生产。温室前屋面上覆盖材料包括透明薄膜和草苫等保温材料两层。图1示意大兴安岭冰雾日变化。图2示意该地日光温室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不包括 A.降温最快
B.相对湿度大 C.气温最低
D.静风
9.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草苫的时间为 A.9时前后
B.正午前后
C.日落前后
D.子夜前后
10.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 A.正南 B.东南
C.正北
D.西南
【答案】 8.A 9.B 10.D 【解析】
8.由材料信息可知冰雾是水汽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凝结形成的,若水汽条件不充足是无法形成冰雾的,读图可知9:00冰雾出现的频率最高,因此可知此时气温最低,若风力比较大那么水汽会被吹散,这样就无法形成冰雾,可知“相对湿度大”、“气温最低”、“静风”等这些条件都是冰雾形成的原因,可知BCD不符合题意,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说明该时段前后气温最低,该时段的气温最低并不能说明该时段前后降温最快,且冰雾的形成和降温的快慢无关,与气温的高低有关,因此可知一天中,冰雾高峰期出现在9时前后的原因不包括降温最快,故A符合题意。
9.读图可知12:00之前冰雾出现的频率比较高,12:00以后的两到三个小时里冰雾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且此时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此时掀开草苫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最佳,可知在冰雾出现日,为增强日光温室的保温效果,当地农民掀起草苫的时间为正午前后,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10.读图可知该温室大棚的前屋面是可以透光的,由冰雾出现的频率图可知上午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下午出现的频率比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之中气温较高的时段出现在午
后14:00前后且该时段太阳辐射比较强,此时太阳处于西南方向,该日光温室前屋面朝向西南方向对光热的利用效果最佳,因此可知该日光温室前屋面的朝向是西南方,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下图是华北某城市“雨水街坊示范区”景观图,示范区以雨水花园为主的雨洪管理贯穿全园,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形成优异的生态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雨水街坊示范区”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A.地表径流、下渗 B.植物蒸腾、下渗 C.植物蒸腾、降水
D.地表径流、降水
12.“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②增加城市内涝发生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1.A 12.B 【解析】
11.读图可知“雨水街坊示范区”内的植被覆盖率比较高,降落的雨水大量被该区域的植被截留经下渗转化成地下径流,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雨水街坊示范区”对雨水的“收集、滞留、净化”等这些环节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以及“下渗”,可知B错误,故A正确;“雨水街坊示范区”面积较小,不会对该区域的降水产生什么影响,故CD错误。故选A。
12.“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使得部分雨水得到净化,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知①错误;“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可知②错误;“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对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其会占用城市的土地面积,甚至还会增大城市的交通压力,可知③错误;“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市中心的温度从而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知④正确,可知ACD错误,故B正确。
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水密度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
14.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 15.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汇处
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洋洋面 【答案】 13.D 14.C 15.D 【解析】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自赤道向南北两极是递减的,又因为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可知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如果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那么其表层海水的温度不会这么高,故A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水温总体是递减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差异不太明显,故C正确;材料中的信息看不出哪些是大陆架海区,故D错误。故选C。 15.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可知在赤道到20°之间海洋水体的温度差异最大,因此可知在全球范围内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树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会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才开始生长。树的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