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 章至第 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 单选题 (共10题 ,总分值20分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DIC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 ) (2 分) A. 大量微血栓形成 C. 纤溶过程亢进 E. 溶血性贫血
B. 凝血功能失常
D. 凝血物质大量被消耗
2. 休克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为( ) (2 分) A. 少尿
B. 氮质血症
C. 多尿
D. 肾性高血压
E. 肾性贫血
3. 反映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减弱指标是( ) (2 分) A. 血氧容量增加 C. 动脉血氧含量增加 E. 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B. 动脉血氧分压增加 D. 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4. 认为再灌注损伤为缺血的继续和叠加的学说为( ) (2 分) A. 钙超载 C. 无复流现象 E. 能量代谢障碍
5. 引起肠源性发绀的原因是( ) (2 分) A. 一氧化碳中毒 C. 氰化物中毒
E. 肠道内毒素的作用
6. 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是由于( ) (2 分)
第1 页 /共 9页
B. 自由基损伤 D. 白细胞作用
B. 亚硝酸盐中毒 D. 氧中毒
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C. 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7. 休克期,对患者补液的正确原则应是( ) (2 分) A. 血压下降不严重则不必补液
B. 补充丧失部分的体液,即“失多少,补多少” C. 补充丧失部分的体液和当日将继续丧失的体液 D. “需多少,补多少” E. “宁多勿少”
8. PaCO2高于正常可能表明( ) (2 分) A. 代谢性酸中毒
C. 代偿后的呼吸性碱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
9. 常为DIC患者最初的表现是( ) (2 分) A. 休克 C. 贫血
E. 缺血再灌注损伤
B. 出血
D. 器官功能障碍
B. 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
10. 发热体温上升期产生畏寒的机制是( ) (2 分) A. 外界温度急剧下降 C. 调定点低于皮肤温度
E. 皮肤血管扩张致皮肤温度升高
B. 中心温度急剧下降
D. 皮肤血管收缩致皮肤温度降低
二 多选题 (共6题 ,总分值18分 ,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包括( ) (3 分) A. 中心静脉压降低 C. 动脉血压降低 E. 总外周阻力增高
12. 发热时患者出现( ) (3 分) A. 呼吸加深加快 C. 口干 E. 尿量减少
B. 心输出量降低 D. 肺动脉楔压增高
B. 食欲增加 D. 全身酸痛
第2 页 /共 9页
13. 水的生理功能有:( ) (3 分) A. 良好溶剂 C. 生化反应场所 E. 结合水
B. 调节体温 D. 润滑作用
14. 能明显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缺氧类型是( ) (3 分) 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
C. 循环性缺氧
D. 组织性缺氧
E. 以上全是
15. 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 ) (3 分) A. 严重腹泻 C. 贫血 E. 缺氧
B. 持续大量呕吐 D. 休克
16. 氧反常损伤程度加重,见于:( ) (3 分) A. 缺氧的时间越长
C. 缺氧时酸中毒程度越重 E. 再灌注时pH纠正缓慢
B. 缺氧时的温度越高 D. 重给氧时氧分压越高
三 名词解释题 (共8题 ,总分值24分 )
17. 发热 (3 分)
18. 缺血-再灌注损伤 (3 分) 19. 炎症 (3 分) 20. 低钾血症 (3 分) 21. 休克 (3 分) 22. 缺氧 (3 分) 23. 代谢性碱中毒 (3 分) 24. 钙反常 (3 分)
四 简答题 (共4题 ,总分值16分 )
25. 简述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 (4 分)
第3 页 /共 9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