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4 6:10: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费孝通著,人民出版社,2015.4(2016。7重印)

一、序言

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乡土本色

1、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的本意是指泥土,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2、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

(1)每家耕地面积小,小农经营需要住在一起 (2)水利合作的需要 (3)保卫安全的需要

(4)土地平等继承使人口在一地发展累积

3、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产生“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1 / 17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4、两种性质的社会:

(1)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有机的团结”或礼俗社会

(2)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机械的团结”或法理社会

三、文字下乡-—-从空间格局中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

1、“文盲”不等于“愚\乡下人只是对于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及城里人,这是成长生活环境使然。

2、乡土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或者说面对面社群,能够直接接触,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气味等等来让对方明白要表达的意义,不一定非要文字来传情达意,因此乡下文盲多。

3、关于语言:

(1)语言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是多数人共认的意义。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2)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3)“特殊语言”不过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

4、文字的发生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需要文字来传达。语言也是如此.

5、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

2 / 17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有限的。

6、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所以在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文字和语言的基础。

四、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

1、时间上的阻隔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二是社会的世代之隔.

2、“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3、“词\使我们从特殊走向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4、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积累.但人在记忆上的发展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

5、文化是社会共同的经验的积累。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6、“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

3 / 17

搜索更多关于: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的文档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4s5a7wn9f0h1ll01eyq0a6ri16osu014a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