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过程中安全风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一、瓦斯危害辨识与分析
1、在下列情况下,可能造成瓦斯爆炸及有害气体中毒和窒息事故:
(1)主要通风机风机性能与矿井通风网络不相匹配,通风机运行工况点不能满足矿井通风对风量和风压的要求,造成矿井供风量不足。
(2)局部通风机选型不合理或安装和使用不当、风筒损坏漏风,导致掘进工作面风量不足或无风。
(3)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因设备故障、供电故障或人为操作等因素引起停电、停风,导致矿井或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或无风。
(4)矿井通风设施设置不当、质量差或损坏,造成漏风和风流短路,导致作业地点风量不足或无风。
(5)由于矿井或作业地点风量不足或无风,造成瓦斯积聚超限,其浓度达到爆炸界限,遇到火源即可引起瓦斯爆炸。
(6)由于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限,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7)采区和盲巷未及时进行封闭,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浓度大,引起缺氧,人员误入可能造成中毒或窒息死亡。
(8)与老空区贯通,造成老空区积聚的有毒有害气体侵入本矿井造成危害。 (9)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不完善,传感器设置不当或失效,矿井瓦斯检查制度不严,空班漏检,未能检测出瓦斯浓度超限情况,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事故发生。
2、矿井瓦斯危害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瓦斯燃烧等。 (1)瓦斯爆炸危险
瓦斯与空气混合成适当的浓度时(即空气中的瓦斯浓度在5~16%之间,氧气大于12%时),一旦遇到明火便会引起燃烧爆炸。瓦斯爆炸后将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高温和强大冲击波,摧毁巷道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引发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引起煤尘爆炸事故,给生产矿井带来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瓦斯窒息危险
由于矿井瓦斯涌出量较大,如果通风管理不善,出现盲巷而不及时封闭,或由于停风导致瓦斯积聚而不采取相应的撤出人员、防止人员进入的措施,可能导致瓦斯窒息发生而造成人员伤害。
32
(3)瓦斯燃烧危险
当瓦斯浓度小于5%或大于16%时,瓦斯可发生燃烧。往往由于燃烧而引发瓦斯爆炸,瓦斯燃烧能造成人员的严重烧伤和井下火灾事故。 二、 顶板危害辨识与分析
1)冒顶片帮危害的辩识
顶板危害是指掘进巷道顶部、两帮围岩变形、移动、冒顶而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围岩因采掘活动影响使其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并且产生新的应力关系。在新的应力作用下,暴露的围岩产生变形、移动、破坏。假若这种力量超过围岩的强度,将出现顶板下沉、断裂、底板鼓起及两侧围岩被挤出等现象,造成冒顶事故。
2)冒顶片帮可能造成的后果
(1)危及安全生产:采掘工作面顶板下沉,巷道顶帮收缩使工作空间减小,影响人员工作、阻碍设备通行、降低通风能力,诱发瓦斯聚积。
(2)造成人员伤亡:顶板变形、移动之后如不能及时处理,将发生冒顶。冒顶时可能给人员造成伤亡。如果突然冒顶的面积足够大,将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使巷道空气受到突然压缩,突然压缩的空气将伤及巷道人员。
(3)增加生产成本:为了减少或消除上述危险,必须对巷道进行维修,对不合格的支护进行更换,对工艺进行改进,因此增加人、财、物的投入。
3)冒顶片帮危害产生的原因
冒顶片帮危害产生的原因应从煤岩体内、外因素考虑。 (1)内在因素
分析产生顶板危害的内在因素,主要考虑煤岩体的赋存状况,包括煤岩体顶、底板特性及强度,煤壁破碎程度、受层理的影响程度,埋藏深度以及其他与煤岩体性质有关的因素。因此,合理分析煤岩体的赋存状况是预防顶板危害的一项重要工作。
①如果煤岩体强度大,其支撑能力就大,不易发生冒顶;如果煤岩体松软,在强大的顶板压力作用下,煤体就易破碎,易发生整体垮落,造成顶板事故;
②煤岩体壁破碎程度越大,其内部受力越不均匀,越易造成煤壁片帮,导致冒顶事故;
③构造带及层理对煤岩体影响很大,如果构造带及层理发育,煤岩体的整体性就会受到破坏,其支撑能力变小,就易发生冒顶事故;
④埋藏越深,其压力越大,重力是产生压力根源之一,而顶板压力是造成顶板事
33
故的内在动力,其支撑力与开采深度成正比;
⑤开采煤层厚度较厚时,工作面采高增大,采空区冒顶带增高,煤壁片帮增加,从而容易导致顶板下沉量与支架载荷随之而增加。
(2)外在因素
顶板危害的外在因素,取决于采掘活动所采用的开采方法、支护方式,支护方法与支护强度以及空间位置等其他影响煤岩体的因素。
①开采方法的合理性:采用壁式或柱式开采应考虑对顶底板的适应性,否则对采掘空间的顶板管理带来难度,造成压力集中,发生冒顶片帮事故;
②采掘工作面的支护方法与方式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矿压参数不准确,支护参数不合理,造成采掘工作面围岩严重变形、冒顶而发生事故;
③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的合理性:如果不合理,支护强度低,对顶板性质、地质构造不清楚,这是产生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
④采掘工作面支护不及时,空顶作业以及巷道交叉处,没有采取特殊支护,造成空顶时间长、面积大,或爆破作业诱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⑤采掘工作面设计不合理,处在断层构造带、层位选择不当而处于压力集中区;隔离煤柱设计不合理、造成压力大,围岩变形严重,维护困难,诱发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
⑥两条巷道贯通前不执行停止另一个掘进工作面掘进施工的措施,造成空顶,临时支护使用不及时造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⑦现场管理与职工安全意识较差,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支护材料、设备、机具不合格也是产生冒顶、片帮事故的原因。 三、 煤尘爆炸危害辨识与分析
煤尘爆炸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区防尘供水管路系统不完善。 (2)采区内的防尘设施不完善。 (3)未及时清理积尘、风速不合理。
煤尘爆炸的破坏与伤害:高温灼烧效应。煤尘爆炸时,主要是碳的剧烈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热,可产生高达2500℃的高温,能灼烧、烧死人员,烧毁巷道、设备,引起火灾,资源受损,甚至矿毁人亡;煤尘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冲击波以极高速度传播,并产生较大爆炸压力,会造成井下人员伤亡与设施破坏;煤尘爆炸产生的CO2和CO,可
34
造成井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可使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煤尘达到一定的浓度且悬浮在空气中;②有引起爆炸的热源存在,一般为610℃~1050℃;③氧气浓度不低于18%。
掘进过程中,若防尘、降尘措施、设施不完善,使煤尘超限,将可能发生煤尘爆炸,导致重大伤亡事故。 四、 爆破作业危害辨识与分析
采区爆破作业产生的噪音、粉尘和炮烟,对人体的健康也带来一定的危害。 1)爆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爆破器材自身的原因:炸药、雷管、放炮器、放炮母线存在质量问题。 (2)打眼放炮操作的原因:炮眼内的钻屑清理不干净;引药制作不合格;装药不紧密或压实用力过大;封泥长度不合格,不使用水炮泥;放炮联线(脚线、母线)不牢固;放炮前后不检查瓦斯,不洒水降尘,放炮撤人距离不符合规定,警戒不严;放炮后检查不细,遗漏残药、瞎炮等。
(3)爆破材料储存保管的原因:超量超期存放,炸药、雷管受潮变质;雷管不按规定导通检查等。
2)爆破作业过程中的危险主要包括:
(1)早爆伤害:早爆往往在爆破各项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人员没有撤到安全距离之前发生,会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2)飞石伤害:爆破时,人员还没有进入避炮硐、拐弯巷道等安全地点,有发生飞石伤人的危险。
(3)迟爆伤害:爆破时人员已躲避至安全地点,爆破后人员提前返回爆破工作面,察看爆破效果或因爆破器材质量不合格发生迟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4)炮烟中毒:炸药爆炸后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主要为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微量的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硫(SO2),这些气体对人体有害,爆破后人员过早进入放炮地点,容易引起炮烟中毒,严重者窒息身亡。
(5)瞎炮危害:爆破时因各种原因造成炸药包全部或部分没有起爆,而产生盲炮,如未能及时发现、处理,则极其危险。
(6)爆破时,非爆破人员未按规定撤至安全地点,也易造成伤害。 为防止爆破作业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上环节,多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