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级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3:45: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级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案

为提高我县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参照北京市教委《中小学美育大纲》精神。我们制定本方案。

当今艺术学科与社会人文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科际整合,形成新的人才素质观,而审美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较高素质。塑造美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以美育人,探索出一条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模式途径和方法。尽快改变农村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中,在美的启迪与陶冶下,生动活泼、健康的成长。

树立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大美育观。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优化课堂教学,优化管理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薄弱状况如得不到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

一、 学科作用:

《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是人类历史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图像是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而美术教育的普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艺术遗产的认可与继承。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着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互融、互动和互补。使科学发展更富有人性的关怀,为新世纪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倾注新的活力。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最高境界,他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通性。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美化生活,设计生活、创造生活的审美教育。我们又称为“生活美育课”。它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和有益于社会及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将学科定位在: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之一不可缺少,有形象思维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识 科学定位

“懂得和实践艺术是我们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基础。”

美育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和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的意识、情感与能力等审美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它以美的方式感受、审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在寓教于乐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育人。美育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审美教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来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完善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活动。惟有从美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教育,才能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是审美的最集中、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因形式、方法不同、各有侧重;课堂教学侧重审美知识传授,课

外活动侧重审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侧重审美实践活动,校外艺术教育侧重特长生的培养。小学阶段侧重艺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初中阶段侧重美育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感受力,培训表现美、创造美的一定技能。高中阶段:侧重正确审美观的培养,使良好审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

美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艺术课程学习,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能感受和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升学、求职、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2、审美素质 科学框架:

学生审美素质 内容要素 艺术美 科学美 社会美 自然美 生活美 结构要素 艺术素养 智力发展 品德意志 心理结构 创新思维 能力要素 感受美 鉴赏美 表现美 评价美 创造美 目标要素 知识 能力 情感 个性 价值 评价要素 认知水平 操作技能 行为表现 交流表达 综合探究 检测操作;从内容要素: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生活美分别进行。(例如) 生活美(精神面貌):语言美、形体美、衣着美、居室美、饮食美、人际美;

审美素质:就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的知识因素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因素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稳定特征。

审美就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两方面,对自然、社会、艺术美的形象贮存;对艺术作品内容、形式、风格的识别鉴赏;对艺术语言的了解和实践;形成艺术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和高尚人格。

1.审美内容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五方面。中小学生要侧重于生活美育的培养与实践,从生存条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理想愿望、信息交流中形成审美素质水平。

2.审美结构要素:艺术素养、智力发展、品德行为、心理结构、创造品质。

① 艺术素养:对艺术语言的感知、体验与运用;② 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水平。

③ 品德意志:认知、情感、意志、生活表现。 ④ 心理结构: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评价。

⑤ 创新思维:求知欲、好奇心,质疑品质等人文精神。

3.审美能力要素: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 4.审美目标要素:知识、能力、情感、价值、个性。 ①知识方面: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形式与内容、;②能力方面:有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力等;

③情感方面:兴趣爱好、行为态度、健康心理等;④价值观念:辨别真善美、价值取向、审美观念;

⑤个性发展:精神性格、特长潜能、生存质量;

5.审美评价要素: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行为表现、交流表达、综合探究。 6.审美素质体系框架:

审美基础是知识,审美保证是能力,审美导向是观念,审美动力是情感,审美核心是生活。

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构成人的审美素质立体框架。 根据目标要素和评价要素进行调查问卷检测,获取学生审美水平的数据,做为艺术教育实验课题的素材,来论证其地位和作用,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 二、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法: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审美对象的质量;关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是否充分;关注审美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根据课程总目标,从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评价与反思等方面检测学生的审美素质。

① 艺术语言:形象思维,了解线条、色彩搭配、构图想象、设计创新; ② 工具材料:尝试运用、各种媒体、大胆表现,体验学习艺术的兴趣; ③ 欣赏评述:收集作品、语言表述,写作评论、审美情趣、个性感受; ④ 行为习惯:用具准备、节约材料、安全操作、耐心细致、整洁卫生; ⑤ 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处理信息、整理记录夹; ⑥ 情感价值:热爱生活、相互信任、承担责任,发展自我,培养兴趣; ⑦ 学习态度:自评互评、客观公正,主动参与、勤于实践、坚持始终; ⑧ 综合评价:平时成绩、笔试检测,形成诊断、提出建议、促进发展。

1.在全县推行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工作,每学年一册,由学校保存备查。与会考和问卷调查共同组成学习方式的轨迹。每年县教委在初三年级进行艺术成长优秀学生评比表彰活动。

2.审美素质评价建议:

① 多级性: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潜能,提高学习艺术的兴趣。

② 发展性:评价要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诊断激励作用,以学生在实施美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生活美育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 全面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参与合作、交流表达、探究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④ 阶段性:评价要分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循序渐进。随学校期末工作进行。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应以调查问卷、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抽测检查。通过评价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3.审美素质检测方法(综合评价)

① 形成性评价:称过程考查,依据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来评,

重活动表现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②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体现主体参与,促进个性发展合作学习;

③ 终结性评价:由平时单元双基成绩60%、参与审美活动表现30%、自我评

价10%;

与期末检测试卷100% 综合评价,总成绩在120分以上为审美及格学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形式:

依据北京市课改教材13册至17册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美育资源,进行试卷笔答。题型以填空判断、简答、应用实践等,考试属于量、性结合评价监控。 前两类以考查学生美术常识、作品欣赏为主,占60—70%;

应用实践以考查学生创意思维与美术技能为主,命题具有选择性,占30—40%; 每份试卷100分,60分钟完成。

(1)课程三维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

1.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生活与环境。

2.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3、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目标:

(一)欣赏评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艺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二、教学内容:

13册:中国美术馆概况、画家蒋兆和、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现代广告; 15册:故宫博物院概况、龙的图腾、古建常识、画家李可染; 17册: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青铜器、绘画、雕塑);

14册:卢浮宫、文明古国、画家齐白石; 16册:大英博物馆、希腊雕塑、闻一多肖像;

18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家高更、毕加索、莫奈,现代建筑、现代艺术; 三、教学评价:(三维目标)

1、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查阅资料专题研究; 2、知道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3、对作品的形式、意义及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4、运用美术术语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5、欣赏祖国的国画、书法,了解剪纸、年画、吉祥图案等民间艺术; 6、对美术与生活、环境艺术的认识表述, 7、对园林、建筑形式美的评价; 8、欣赏生活中的雕塑作品; 9、现代广告欣赏及分析;

10、 收藏艺术品或印刷资料,

(二)造型表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空间、明暗和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初级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13q1a5va6d7jn4l1x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