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柱距的决定。一般以6m为单位,在砖石承重的混合结构
中,可采用4m的柱距。
(2)对于多层厂房:跨度和柱距均以6m进位。
(3)对于厂房的高度:不论厂房内有无吊车,自地面至柱顶的高度应为300mm
的倍数[9]。
5.3.2跨度与高度
设计为两层厂房:跨度为12m,再加一个6m的偏屋;
高度为15m,考虑到浆池的布置,检修及管道安装的需要,打浆工段标高为6.0 m,抄纸车间标高为4.8 m。 H=h1+h2+ph
h1—行车吊钩与天棚隔热层的距离; h2—一楼层高;
ph—楼层面与行车吊钩的距离。 H—厂房净高。 H=(4.8+5.0+5.2)m=15m
总结
此次设计题目是年产30万吨(80g/m2)胶版纸造纸车间初步设计,属于常规文化用纸造纸车间的设计,选用的是车速为1200 m/min的夹网纸机,其特点是由两网构成,纸料悬浮液由流浆箱堰板口喷射到两网之间的夹区,同时进行两面强制脱水,并很快形成纸页;车速高,产品质量好,成形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设计中对双胶纸的调色工艺作了改进,纸张过白会对人眼的损害和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纸张在提高白度的同时,改善纸张视觉效果,保护人们的视力,采用荧光增白剂、碱性湖蓝、青莲按比例混合使用。压榨部采靴式压榨,压力维持时间是传统压榨的8倍,大大提高了压榨脱水效率。
通过此次的毕业设计,我全方面的了解了设计的步骤以及一些建厂的基本要
求,在老师细心的指导下,我学到了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知识。
致谢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景宜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景宜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从开题报告的修改、论文的架构拟定到最终定稿,他给予了殷切的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景宜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制浆造纸手册》,第九分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制浆造纸手册》,第八分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3、戴红旗、毕松林、吴佩琛、李忠正,AKD-LT用于双胶纸的生产实践,《广东造纸》1999(2):19-21
4、李土根,《制浆造纸工厂设计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5、杨念椿,《制浆造纸工厂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 6、周景辉,《制浆造纸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 8、《建筑施工识图教材》——建筑识图系列教材 9、《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下册) 10、《造纸用化工原料检验标准汇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