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高考文言文备考精品资料(方法+试题+课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4 10:43: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

——诸侯因为公子有才能,又多门客,十几年不敢派兵攻打魏国。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而流。 (3)副词,通“已”,已经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

——发现与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已经觉得奇怪了。 (4)复音虚词

①“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

——我因此记下它,慨叹郦道元的简陋,并笑话李渤的浅薄。 ②“以为”,相当于“把??当作”;有时也可以作“认为”讲,动词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用来当作自己的功劳。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5)动词

①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

——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臣也不一定被任用。 ②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我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的太短浅了。

11.矣,yǐ 语气词

①用于陈述句末,相当于“了”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殽之战》) .

——郑穆公派人到客馆查看,(发觉他们)已经装好车辆,磨锋利了武器,喂饱了战马了。

②用于感叹句末,相当于“啊”“呀”“啦”等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你太不聪明了啊!

③用于祈使句末,相当于“吧” 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信陵君窃符救赵》) .——您努力吧!我不能跟随您前往了。 ④用于句中,多在分句末,表示停顿

9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

——我曾经一天到晚的沉思默想,不如在片刻之内用功学习的收获大。

12.因,yīn (1)用作介词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

——施恩于人,就要考虑不要因为私心喜爱而错误的奖赏。 ②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所借助的时机,可译为“趁着”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敬酒过后,(你就)请求舞剑助兴,趁机在座位上刺死刘邦。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借助的事物,可译为“凭借”“依靠”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

——到了楚国,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 ④表示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可译为“通过”“经由”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

——廉颇听到了这些话,就赤膊背着荆条,通过宾客领着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2)连词,连接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

——祥符年间,因为建造玉清宫,到山上砍伐木材,才有人见到了它。 (3)副词

①表示两件事前后相承,可译为“继续”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有别国的军队侵略它,接连下来国内又遇到饥荒。

②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

——于是拔刀砍了面前放置奏章的几案。 (4)动词 ①依靠,凭借

益州险塞,??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益州有险要的关塞,??高祖依靠它而成就了帝业。 ②遵循,沿袭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惠武王、昭襄王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5)名词,机会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

——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13.于,yú 介词

10

(1)介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到”“在”“从”等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

——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2)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到”“在”“从”等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 .——大大小小的官员聚集在左丞相府,没有人知道办法从哪里想出来。 (3)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

——学业精深是由于勤奋,荒废是由于玩乐。 (4)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

——不如派亲信主动和东吴结盟,共同完成传世的大业。 (5)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

——疼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6)介进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可译为“向” 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去向孙权将军求救。 (7)介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可译为“到”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小路逃走,把宝玉送回到赵国。 (8)介进事物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孔子说,残酷的政治压迫比老虎还要凶猛。 (9)介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10)复音虚词“于是”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示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和现代汉语的“于是”用法相同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吴郡的百姓正在内心痛恨他,于是乘他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大声呼喊着追逐他。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作状语或补语,根据情况可译为“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对此”“从此”等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才很不高兴的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盆。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殽之战》) ..

——于是穿着黑色的衣服埋葬了文公。晋国从此才开始穿黑色的丧服。

14.与,yǔ

(1)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和”“同”“跟”等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

11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人一起受雇佣耕田。

(2)连词,连接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可以为“和”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 .——只有你和鲁肃跟我的想法一样。 (3)通“欤”,语气词,可译为“吗”“吧”等。此时读yú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

——冉有,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4)动词 ①给与

我持??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我拿了??一双玉杯,想要送给亚父。 ②结交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失去所结交的同盟者,不明智。 ③赞同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屈原列传》) .

——上官大夫见到了想要改动(其中的内容),屈原不同意。 ④参加,参与,此时读yù

蹇叔之子与师。(《殽之战》) .

——蹇叔的儿子也参加在这支队伍中。

15.哉,zāi

语气词

①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

——人要是立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远偏僻地方的和尚吗? ②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燕雀哪里懂得鸿鹄的志向啊! ③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

——我曾经探求古时候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有的和这两种表现不一样,为什么呢? ④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啊”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敌人积累已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16.则,zé

(1)连词

①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原来是”“已经是”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

——所以木料用墨线量过就能使它更直,金属的刀剑放在石头上去磨,就能使它更锋利。 ②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12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高考文言文备考精品资料(方法+试题+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65m9gvzs5s23r4ajmt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