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日一技]专栏(第3期)安徽油茶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3:01: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日一技】专栏(第3期)

安徽油茶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本材料拟对安徽油茶常见病害的发生情况、识别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简介,以期为油茶生产者在病害诊断和防治时提供参考。

一、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1 发生与危害

该病一直是油茶林中的最主要病害,在各油茶产区普遍发生,引起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枝干溃疡,甚至整株衰亡。各地常年因病减产10%-30%,重病区可减产50%以上、甚至100%。 2 识别特征

油茶的地上各幼嫩部位均可受害,以果实为主;病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期褐色,较大时中央灰褐色,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有轮生的小黑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小黑点处可产生淡粉红色、粘稠状物的分生孢子脓。 3 病原

无性阶段致病病原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有性阶段为 Glomerella cingulata。

1

图1 油茶炭疽病发病特征

左图为油茶炭疽病危害果实状,右图为淡粉红色菌脓

4 发病特点

(1)时间。病害终年发生,果实炭疽病一般出现于5月初,8-9月为盛期,10月停止。

(2)雨量。春雨早,发病早;春雨多,发病重。 (3)温度。发病温度初始为18-20℃;最适为27-30℃。 (4)立地条件。丘陵地区、阳坡、山脚、林缘病害重于高山区、阴坡、山顶、林内。

(5)品种树龄。青果类油茶> 红果类油茶>攸县油茶;树龄:老树>幼树。

(6)历史病株。有些油茶每年发病早且重,称为历史病株,因而病害发生重。 5 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该病发生期长,侵染来源广,受害部位多,需综合措施。

(2)选育抗病品种。从抗病力强的植株上采种,逐步良种化。 (3)清除病源。伐除历史病株;冬季结合垦复和修剪,清除发病

2

部位;春剪病梢,剪口位置于上年枝梢以下5cm处,及时摘除病果,可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

(4)化学防治。油茶炭疽病侵染花器→花→幼果→果。防治关键在冬季和5月前(春季春梢生长后期3/下-4月/上、中旬。化学药剂:1)丙环唑(敌力特);2)50%多菌灵500倍;3)50%托布津500-800倍;4)1%波尔多液。连续喷洒3-4次。

二、 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 1 发生与危害

在各油茶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仅次于油茶炭疽病的重要病害,发病后引起大量落叶、落果,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果实产量。该病对油茶苗木的危害尤为严重,在病害爆发季节,几天内可造成苗木整株叶片落光而枯死。 2 识别特征

危害油茶地上各幼嫩部位,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病斑扩展迅速,叶肉腐烂,仅剩表皮,呈淡黄褐色,形成“软腐型”病斑,病叶2-3天内即可脱落;侵染后如遇天气转晴,病斑扩展缓慢,黄褐色,形成“枯斑型”病斑,病叶不易脱落。果实侵染后如遇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病部组织软化腐烂,有棕色汁液溢出;如遇高温干旱,病斑呈不规则开裂。发病后期,温度、湿度适宜时,病斑上产生许多淡黄色或土黄色、纽扣状或蘑茹状的分生孢子座。

3

图2 油茶软腐病发病特征

3 病原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的油茶伞座孢(Agaricodochium camelliae Liu et.al)。 4 发病规律

叶片3月下旬开始发病,4-5月阴雨天气蔓延迅速,6-8月为发病盛期,10月后逐渐停止。果实6月发病,7-8月最严重,并引起裂果和落果。湿度:阴雨天气最有利于病害的传播蔓延;林分:油茶林过密、林内阴湿、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发病重。 5 防治措施

(1)林间卫生。清除病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抚育管理。过密的油茶林要及时进行修剪,使林内通风透光;并结合修剪去除病梢、叶和果;注意苗圃和林地排水;

(3)喷药。发病期喷0.8%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500倍;70%多菌灵500倍;或50%退菌特600-800倍。由于发病时间长,所以喷药次数要多,具体次数根据病情和降雨量而定。

4

三、油茶叶肿病(Exobasidium gracile) 1 发生与危害

该病又称茶叶饼病、茶苞病、茶桃等。由于该病发生于早春抽梢展叶期间,因此,发病后易导致新梢枯死,对树木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2 识别特征

危害花芽和叶片。花芽感病后,子房及幼果膨大成桃形,因而得名茶苞;叶芽或嫩叶受害后肿大成肥耳状。病部开始时表面为浅红棕色,间有黄绿色;后期表皮开裂脱落,露出灰白色的外担子层;最后外担子层被霉菌污染而变成暗黑色,病部干缩,长期悬挂枝头而不脱落。

图3油茶叶肿病发病特征

5

[一日一技]专栏(第3期)安徽油茶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b543jbyp4ncj33s2bw8iiwn479cv018d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