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17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哪些政治文献?(4分)
(2)材料一所体现的原则是什么?材料二的颁布对本国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3)从材料三和材料四可以看出,二者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形成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
13
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6月28日)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50年代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70年代出现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各种多边外交平台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2分)
(2)材料二中的“某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什么原则?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5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在50年代和70年代外交的成就。(4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3分)
14
答案
1.B 2.B
3.C [明朝时期就已经废除了丞相。] 4.D
5.A [这场战争是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通商是其目的之一。] 6.D 7.A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B
15.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16.D 17.B
18.C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没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故②④错误。]
19.D [A、B是二月革命的结果;C项是要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才能实现的。] 20.B
21.(1)图一是分封制,图二是郡县制,图三是行省制。因为郡县制中郡和县的最高长官郡守和县令、县长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而且不能世袭。
(2)齐国和鲁国;由中央直接管理。作用和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具有重要意义。
(3)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22.(1)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三:英国《权利法案》;材料四:《德意志帝国宪法》。
(2)原则:“分权与制衡”(或三权分立);作用:共和政体得到最终确立,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不同:英国王权受到议会的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受制于皇帝。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4)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3.(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50年代: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4)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努力维护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利益;积极推进区域组织合作。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