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指导--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13:15: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备课时间:20170913 课题 写出人物的精神 授课时间 20170913 1.学习并运用写出人物鲜明个性的方法。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2.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能够抓住生活的小事,表现人物的精神 情感、态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价值观 掌握人物的写作方面,能够从细节入手 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特别是抓住细节描写 方法指导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1.导言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 二的。所以,我们无论写谁,即使他是时代最伟大的人物, 也要在他身上找到不一般的,哪怕乍看起来是奇怪的特当读者窥见这些特征时,也会迫使他们内心发出微笑。 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就让我们感受到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因为独具个性,所以印象鲜明。这是作者认真观察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充分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的结果。无论是英雄、劳模,还是普通百姓,都有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作文时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2.板书:写出人物的精神 3.明确教学目标 1)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2)学习借助写作手法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3)在典型事件的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升华文章的主题。 4)学会观察生活,阅读人生,让自己成长为有思想、

环节时间 5分钟

有奋斗精神的人。 二、新课教学: 1.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2.如何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1)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肖像,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以窥视人物内心的种种变化,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画眼睛,就是要把人物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表现出来,使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3)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能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写人物切忌空洞地叙说,要让人物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4)写好环境,以景写人: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 3.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2).语言细节描写。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

20分钟

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行动细节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水浒》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 4)心理细节描写。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4.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4)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5.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1)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 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 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 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 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 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 (3)议论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然而若能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议论, 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 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 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 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 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5分钟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 满抒情色彩。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 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蕴。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 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 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流动, 往往有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感情也往往更为真挚动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5m619qy4825ui718xfz9x6b742rz501dt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