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中专项练习《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连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各项中,对《使至塞上》这首诗颈联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5.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歌开头四句提到“神龟”和“螣蛇”,有什么作用?
7.将画线的诗句译为现代汉语。
8.结合全诗内容说说曹操是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 汪藻①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②③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释)①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②茅茨:茅草屋顶。③烟暝:烟雨迷蒙。
9.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了一个多雨的“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典型景物来表现。
B.诗中“客衣湿”所呼应的一联是“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含苞欲放的神态,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D.尾联描绘了一幅绚丽、喧闹的田园图景,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田园生活的闲适情怀。
10.下面选项中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景中含情 B.视觉、触觉相结合 C.比喻、拟人 D.动静结合
诗词理解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连候骑,都护在燕然。
11.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缕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意境雄浑。
1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3.下列各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水光山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
14.颔联中的“几处”“谁家”换成“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从军行①
王昌龄
青海②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③金甲,不破楼兰④终不还。
(注释)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②青海:指青海湖。③穿:磨破。④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17.(乙)诗中一、二句写景有什么作用? 18.(甲)(乙)两诗虽然都是边塞诗,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联系背景与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清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0.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