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解题 1、走近作者 2、背景介绍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
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四、整体感知 1、放录音 (1)字音辨识
齐彭殇shāng 嗟悼 jiēdào 会kuāi稽jī 感慨系xì之 通假字:趣舍万殊 悟言一室之内 3、感知作品,理清思路
根据文章的情感变化,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教师明确:第一段(1、2自然段):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 第二段(3自然段):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段(4自然段):交代作序目的 五、教学小结 六、布置作业 预习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2、回顾思路
二、研习第一部分,即1、2自然段
1、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合上课本,凭记忆按提示查找内容要点 如: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2、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学生明确: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3、课堂练习:模拟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和你的感受诉诸笔端。
4、提示学生朗诵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充满欢欣,优雅之情调。按照提示每组选代表朗读。 5、学生讨论、交流
(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2)本段末句“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矣”?请阐述理由。 (3)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三、当堂训练
尝试着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五、预习作业
1、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 2、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三课时
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