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10讲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新中国⑨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A.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原则:人民民主和⑩社会主义。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选举建立国家机构
(3)作用: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第10讲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形成过程:?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第四单元第10讲
(5)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6)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易错扫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前者是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后者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二者构成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全国人大具有修改宪法、制定法律等权力,所以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四单元第10讲
【辨析提高】
《共同纲领》
时间制定机关性质职能规定社会性质
《1954年宪法》1954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根本大法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临时宪法新民主主义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