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十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0:57: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十三

一、单选题

1、宋代名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匹夫而为万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下列作品中,属于鲁迅小说集的是( )。 A.《野草》 B.《南腔北调集》 C.《仿徨》 D.《华盖集》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出自( )。

A.《三国志》 B.《论语》 C.《中庸》 D.《道德经》 4、近代画家中,最擅长画马的是( )。

A.徐悲鸿 B.齐白石 C.张大千 D.丰子恺 5、被尊称“乐圣”的是( )。

A.肖邦 B.李斯特 C.莫扎特 D.贝多芬

6、在PowerPoint中,能同时观看多张幻灯片设计效果的“视图”是( )。 A.幻灯片备注视图 B.幻灯片普通视图 C.幻灯片浏览视图 D.幻灯片大纲视图

7、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前输人的文字显示在( )。 A.鼠标光标处 B.插入点 C.文件尾 D.当前行尾

8、找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3+4+5 → 151227” “5+3+2→ 101525” “8+2+4→ 321648”的方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7+6+5→ 423585 B.7+6+5→ 423577 C.7+6+5 → 354277 D.7+6+5→ 54285

9、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在问号处,从而能够使图形序列呈现一定规律性的是( )。

10、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所以正直的人不搞阴谋诡计。得出以上结论必需的前提条件是( )。

A.正直的人被人信任 B.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正直的人

C.有的正直的人也搞阴谋诡计 D.有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被人信任 二、材料分析题

1、有一天,我请学生读课文,只有四名学生举手,我说:“杨萌你读。”她大大方方地读起来。等她坐下后,我说:“还有谁愿意读?”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了,是什么原因呢?

课后,我专门就这一现象与学生聊起来。一位学生说:“老师,您每堂课提问,总是先叫杨萌,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没有她答得好,就不想回答了。”我忧然大悟,是啊,让杨萌先回答问题已成习惯。她的语文功底好,回答问题准确严密、简洁利落。 下午,我组织了一次“为老师出主意”的班会。大家畅所欲言,我详细记录大家的想法,收获了好多方法。我还请大家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等形式继续给我提建议。

在以后的课堂互动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话不流畅,我会引导他组织语言;有的学生不敢站起来回答,我就让他先坐着说;有的学生内向,声音小,我就到他身边听清楚之后再复述给大家…… 后来,我又尝试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共同探索出了“辩论教学”“说书教学”“戏剧教学”等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形式。

慢慢地,我的课堂再也不是死水一潭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2、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开”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去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考察路线,让学生模仿在联合国发言,让学生设计一次公益募捐的方案……

就在其他老师议论汤老师的这些做法时,他又在“折腾”分层教学。现在他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上课要同时兼顾班上多个小组的学习状态……有老师建议他少“折腾”,还说:“你关注大多数学生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劲。再说即便你这样辛苦,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可汤老师依然坚持他的做法,

在经过多次实验后,他慢慢发现分层教学还有很多窍门,比如可以把分层教学与“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思所得。例知,在学完《屈原》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有读后感,有续写、改写,有诗歌、图画、短剧,角度多样,观点鲜明。一段时间之后,汤老师发现学生越来越乐于在作业中另辟蹊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汤老师的行为。

3、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不同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下面是两位老师的做法。

教师甲对学生吼道:“一上课就发呆、开小差,你到学校干什么来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整个一笨蛋!坐下!”学生非常沮丧地坐下,整节课都无精打采。 教师乙和蔼地对学生说:“不着急,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内容和昨天的实验课。昨天你们小组的实验很成功。你还能想起实验过程吗?”学生思索片刻,答对了一部分。教师乙兴奋地说:“对!只要我们动脑筋,就有思路。再想想,还有补充吗?”学生思索了一下,又做了补充。教师乙点点头:“很好,请坐!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看法吗?”……该学生听得更认真了。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甲乙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 4、今天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是一篇文言课文。上课伊始,老师说:“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将用两节课学完。”说完,老师便转过身去板书。他刚写完课文题目,便听到有同学喊:“报告!”“什么事?”老师问。“老师,我不同意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喊报告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说。“为什么不同意呢?”老师和蔼地问。“我认为这篇课文虽然长,但语言比较好懂。即使有些难懂的句子,课文下面都加了详细的注解,而且我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大部分同学应该基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似乎没有必要再花两节课了。”

老师听了该同学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你们还有谁赞成他的意见?”结果同学们都赞成。于是,老师说:“很好!我也赞成大家的意见。那我们就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吧!”同学们立刻发出满意的欢呼声。 问题:

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

5、高二下学期,班上陆续有学生年满18周岁。有些“小寿星”想隆重庆祝自己的“成人礼”,邀请我参加生日聚会。

面对学生的邀请,我思考了很久:“学生邀请我,说明他们把我当朋友,是对我的信任。去参加,他们肯定很高兴,可是,这样会不会引发学生们的攀比、浪费?拒绝学生,会不会让他们伤心?”

反复思考之后,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庆祝生日。我发动班干部,组织了“18岁,我们成人啦”主题班会课。在班会上,全体同学给“小寿星”们进行了简朴的庆祝,而后我引导学生们构想十年之后自己的生活。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要做科学家,有的说要做企业家,有的说要和家人一起过幸福的生活。我跟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读大学、工作以来的经历,启发学生认识到要想实现梦想,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次活动之后,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小寿星”们把原本计划请客的钱凑起来,买了一台饮水机放到教室里,给大家带来了方便。本来有些同事觉得我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看到效果后,也纷纷效仿开展了类似的活动。 问题:

请从职业理念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 三、写作题

1、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1000字。 2、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说:“我们的生命,像世界的协奏曲,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美妙的和刺耳的,尖锐的和平展的,活泼的和庄严的。”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人的生命如同奏出的乐曲,有高潮也有低谷,有高音也有低音,然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把生命的低音推向高潮。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1000字。

13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解析:A项出自《滕王阁序》,B项出自《红楼梦》,C项出自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野草》是散文诗集。《南腔北调集》和《华盖集》是杂文集。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仿徨》《故事新编》三部。 3、【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解析:题干中诗句出自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4、【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解析:近代画家中,最擅长画马的是徐悲鸿;齐白石擅长画虾;张大千擅长画山水、荷花;丰子恺在书法和漫画上造诣很高。 5、【育萃教育专家解析】D。解析:贝多芬,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其代表作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九大交响曲,《热情》《悲枪》等钢琴奏鸣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 6、【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按幻灯片序号顺序显示演示文稿中全部幻灯片的缩小图。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下,可以复制、删除幻灯片,调整幻灯片的顺序,但不能对个别幻灯片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双击某一选定的幻灯片缩图可以切换到显示此幻灯片的幻灯片视图模式。

7、【育萃教育专家解析】B。解析:Word文本区的“I”型光标称为“插入点”。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前输入的文字将显示在插入点所在的位置。 8、【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3+4+5 -X151227的规律:15是3与5的乘积;12是3与4的乘积;27是3乘以( 4+5 )。后面两个式子也是如此。所以7+6+5,按同样的规律填字,应是7x5=35, 7x6=42, 7x(6+5)=77,得到式子右边的数为3542770 9、【育萃教育专家解析】C。解析:第一组前两个图形是第三个图形的一部分,由此判断为叠加规律。每组前两个图形叠加得到第三个图形,且第一个图形的右边部分在外面。 10、【育萃教育专家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三段论推理,前提是“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结论是“正直的人不搞阴谋诡计”,要使该推理成立,还需要一个前提,根据三段论推理定义,缺少项应由“被人信任”和“正直的人”组成,排除B, C, D,将A项代入,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推理。 二、材料分析题 1、【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材料中的“我”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到了班级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的教师对待胆小的、内向的、说话不流畅的学生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变好,并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措施。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跟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教育。材料中的教师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采取区别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的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的看法,还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共同探索出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这位教师的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育萃教育专家解析】

汤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他践行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异想天开”地让学生设计路线、方案、发言等内容,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在分层教学时,汤老师让学生总结所学所思所得,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学生看成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材料中,汤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的作业类型有读后感、续写、改写、诗歌、图画、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关注并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与教师头脑之外的,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唐老师通过分层教学和“小先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设学习内容和作业,充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十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6gug5yv0q3y3j84vsq02xzhu2kzn0009s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