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C
2、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外力的推动 正确答案:D
3、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正确答案:A
5、事物的质是指()。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正确答案:C 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正确答案:C
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正确答案:D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正确答案:A 9、“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C
10、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正确答案:C
11、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12、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1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15、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1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