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拨,并通过对上海现有货运服务资源的整合,为来沪货物完成终端配送。这是继空港、海港建成后,上海为实现全程物流提供的一个终端基础平台——陆港基地,它将为上海完善全方位物流供应链添上关键的一环。
二是物流保税的功能。
B型保税物流中心是园区“十五”重点工程之一,并列入市经委“十一五”重点推进项目,是园区发展国际物流的功能性项目。保税中心一期17万平方米主体工程电力、通讯、照明、安保、绿化、道路等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财政部、外汇管理局等四个职能部门已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上海西北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另外,在批准文件下达之前,我们本着“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思路,保税中心已与北芳储运公司签署2.8万平方米仓储租赁协议,可确保中心开业后尽快出形象、出效益。
三是物流科技和总部的功能。
以市科委规划的物流信息产业园为抓手,集聚一批物流科技产业公司,并带动全国其他物流科技公司的进驻,推动先进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未来岛按照园区总体功能布局要求,以物流信息产业园的启动为标志,正在规划建设占地241亩的物流科技产业基地。目前,“小环岛物流科技产业、总部基地”的规划已经过专家评审,物流信息产业大厦和美国达科电子公司(DAKTRONCCS)二个项目已破土动工建设,进展良好。去年6月份,“鑫盛科技苑”的开工建设,对物流科技公司的进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逐步形成物流科技、咨询、中介、软件开发、
培训等综合的服务体系。9月12日,“航天电器技术研究院”项目正式签订,标志着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发展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又有了新的举措。
3.加强联动发展:
按照物流节点有效对接和网络运作的要求,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与海港、空港物流园区及专业物流基地组成了联盟,成立了上海物流园区专门委员会,并与长三角及全国相关地区物流园区进行了初步的对接,以园区内远成物流公司公铁联运和陆交中心的城市专线运输为抓手,逐步形成和拓展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与上海海、空物流节点以及长三角物流节点的联动和发展。
三、特征和效果:
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是上海市政府在“十五”、“十一五”期间规划的四大园区之一,依托桃浦、江桥的陆路货运枢纽,以市内外物流集散功能为主要内容,结合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建设集货运配载、仓储配送、公铁联运、信息服务、流通加工、展示交易等物流服务于一体的陆路口岸型物流园区。园区的主要任务是承担上海国际大都市商品货物的配送和省际货运的配载,并具有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相结合;制造业生产与物流服务相结合;市内配送与省际配载相结合;郊区城市化的推进与新兴产业发展相结合;商业贸易与物流服务相结合;国际、国内,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和多种模式的物流实体共同发展的明显特征。在园区内,既有国际国内知名的日本佐川急便、香港招商局物流、远成物流等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引领,又有华联物流中心、上海医药物流中心、
农工商物流中心等第二方行业物流实体的运作;既有北芳物流公司等现代物流供应商的经营,又有美国普洛斯等物流地产业的开发;既有陆交中心和上海物流信息中心等先进的物流功能的启动,又有上千家货运配载公司的存在。
应该讲,园区在“十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仓储、运输、配送、停车、交易等基本功能和服务,初步形成了物流中心和物流企业集聚的局面,达到了物流规模化运作的效果。在“十一五”期间,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我们正向物流科技、信息、交易、总部、保税等高端物流功能和冷链、危险品、应急等特殊物流领域发展,拓展更多、更广的增值服务功能。
通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经和正在形成以下效应: 1.集聚效应
园区建设以来,已开始出现二大物流领域的集聚。
一是现代化超市配送中心的集聚:目前,园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华联超市一期、二期配送中心4万平方米,台湾乐购超市配送中心2万平方米,农工商配送中心10万平方米,西班牙迪亚天天配送中心2万平方米,法国家乐福配送中心2.6万平方米,德国麦德龙配送中心4.5万平方米以及上海烟草量化物流配送中心6万平方米,以及普洛斯物流基地4万平方米。
二是现代医药物流中心的集聚:目前,园区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上海医药物流中心2万平方米,占地80亩,重庆太极医药物流公司三期工程8800平方米,上海安康药业物流公司8000平方米,武汉九州通
医药物流公司9200平方米,园区将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集医药行业的信息、交易、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营运基地。
2.示范效应
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业态。日本佐川急便先进的“宅配便”的物流理念与上海大众合作后,已经将日本新型服务业态引进了上海,开展了向我国190个城市实行“门对门”的小件物流服务,并继续将这种服务业态向周边地区扩散。
促进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园区内的北方停车场、万隆停车场等企业已开始成立物流事业部,按照现代物流理念,进行了业务流程的信息网改造,开展了除停车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内容,逐步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
3.科技效应
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师大等重点院校在园区建立物流科技的研发基地和试验基地。电子智能标签正在园区建设演示中心,交大研发的物流卫星定位系统GPS新产品已在园区部分物流企业中试用,同济大学有关专家正谋划在园区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网站,园区正在建设3万平方米的“上海物流信息产业园”,并已启动了2000平方米的“上海科创中心未来岛分中心”,引进了物流信息公司和物流软件开发公司20家。
4.联动效应
几年来,园区共接待国内外物流考察团139个,接待各类物流企业、园区近百家,成功举办了欧洲物流协会与园区的高级论坛。其中,北京空港物流园区、无锡、常州、苏州、合肥、昆明、四川、杭州等地物流
园区都与上海西北物流园区结成了友好合作单位,将园区开发建设的实践和体会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表示在今后全国物流网络的建设中加强联盟、优势互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