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零基礎入門教程 作者:江南易林 前言
一直以來就準備寫一個周易零基礎入門教程,所謂零基礎教程即一個針對完全沒有周易基礎的人的入門教程。說是零基礎,其實還是有基礎的,這基礎就是:必須認識漢字!:)
之所以決心寫這麼一個東西,其實也是受許多朋友(包括網上的和網下的)的鼓動,很多朋友讓我幫忙推薦周易入門教程,我一般會推薦,但是推薦完心裏也暗歎,心想即便他們看了那些書也未必能看懂。 畢竟,在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真正有功夫和心思去鑽研古文或堅持啃完一本書的人,還是很少的。並且對於一個無論什麼學科的初學者而言,學習最初階段信心的維持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遇到難題又沒有人從旁點撥,很容易有挫敗感,而喪失學習興趣和動力。實際上,大家並非傻子,智商都不低,很多東西只要說破,去掉神秘感之後,是比較容易掌握的。
所以決心寫這麼一個東西,也算是自己對此我所理解的周易知識來一個總結和梳理。
正式講解之前,先羅嗦一下,做如下聲明: 1. 為什麼“我”要來寫這個教程?
聲明一下,本人並非什麼大師或者高人。我們老家有句俗語:浮在水面上的,往往都是些小魚小蝦。本人就是這些浮在水面上的那些小魚小蝦中的一只。很多真正的高人往往或潛伏在在鄉野,或在鬧市,不
一而足。他們或者因為年齡緣故不擅於上網,或者不習慣上網,又或者不是很善於通過文字來表達,又或者不願意也沒時間來講述這些看似非常基礎非常簡單的入門問題,因為他們相信,這些問題只要稍微看看書就能明白的。而實際上,很多人就是被卡在這一看似簡單的環節上了。
對周易感興趣的人是很多的,大家對周易感興趣的目的也不一樣,有些人純粹因為好奇想稍微瞭解瞭解增加一些談資;有些人想多掌握一門知識比如當做哲學來學習,從而獲得一些啟發和靈感;而真正最終會用周易來算卦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我感覺,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周易這個在中國流傳了幾千的傳統文化,適當瞭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你誓死反對周易,至少也應該瞭解它到底說了些什麼再攻擊它也不遲:)
本人學理科多年,一直以來身在理科心在文,以前也說過,電腦學科的思維和研究方法,對我影響很大。理科的東西有個好處,定義清晰,結構嚴密,很好理解,而我平時寫文章或寫程式或做事情,都比較注重整體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每當我下載到一個好的軟體或某種電器時,我都會先去看它“冗長乏味”的幫助文檔或說明書(軟體幫助文檔多半是英文,中文軟體的幫助大多不如國外專業軟體),這已經成為一種本能,我比較不喜歡別人對我講該軟體如何如何使用,感覺有點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感覺,我不喜歡支離破碎的、不夠完整的東西,所以選擇看原始文檔。
很多人遇到問題不知道到哪里尋求答案。所以,我認為,
Know-Where(知道到哪里去找誰尋求答案)有時比Know-How(知道某事情如何做)更重要,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資訊發達的社會,一個人真正精通的東西是很有限的,所以要善於尋求幫助,善於搜索答案借他人之經驗來解決自我之難題。這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文史哲特別是周易與理科的學習方法很不一樣,對於周易,從小接受“科學學科”(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的朋友可能會不大適應。我一直認為自己的總結和歸納能力還算差強人意,我的經驗是:只要是我真正懂的東西或能體會到的東西,我基本都能用某種合適的形式描述出來,讓旁人也能體會到。我會用類似“科學學科”教學組織模式來組織語言,可能大家會比較習慣一點。
所以,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樣,一直以來,我寫周易方面文章的一個原則和目標就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絕對不會故作神秘或深沉,玩弄字眼,弄一對堆文言文來嚇唬老實人。 2. 為什麼我要來寫這個“教程” ?
這個問題同第一個問題一樣,但是引號所在位置不一樣,所以側重點也就不一樣,上個問題強調“我”,這個問題強調“教程”。 有人可能會問,網不是已經有很多人寫了很多周易教程和書籍嗎? 的確,網上或書店裏周易書籍可以說汗牛充棟,但實際上看完之後,能夠讓一個零基礎的人(實際上對周易零基礎的人占絕大多數)能夠入門能夠明白概況的教程恐怕很少,這些書籍一般都是一上來就猛的翻譯古文,一句一句的解釋,雖然很詳細,但是即便你認識他翻譯解釋的每句話每個漢字,但是你同樣會感覺迷惑。這就好比,導遊帶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