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保定高一期末)据《易经》记载,神农氏(炎帝)时期,曾在“日中设市”,“聚天下之货”,使各“交易而退”。材料所载( )
A.为商业研究提供了准确资料 B.对商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C.侧面反映出商业的悠久历史 D.说明当时长途贩运比较发达
解析:选C。《易经》中记载的神农氏时期的商业活动侧面反映了商业的悠久历史,故选C。《易经》记载多为神话传说,无法为商业研究提供准确资料,无法推动商业发展,也无法说明长途贩运的发达,A、B、D项错误。
2.(2019·蚌埠高一期末)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
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解析:选A。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出现于唐代,故A项正确。借贷货款不属于邸店的经营范围,市舶使主要负责海外贸易,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主要机构,故B、C、D项不合题意,排除。
3.(2019·如皋高一期末)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竞锥刀
解析:选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反映了夜市的繁荣。唐朝后期,夜市出现,说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故选C。
4.(2019·龙岩高一期末)下图是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图表。图表中数据变
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南方物产丰富商业发达 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B.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D.经济重心完全移到南方
解析:选B。材料中南方的集市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商品交换的现象较多,反映了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故选B项。材料反映了南方的集市数量相对北方更多,但不能体现南方物产丰富商业发达,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集市数量,不能反映出农产品是否大规模流入市场,C项错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明清时期的数据不符,D项错误。
5.(2019·湛江高一期末)16世纪,松江的棉布在全中国打开销路,徽州商人汇集到棉布生产地,他们携带资本,参与了从棉花到织布的生产全过程。这一材料反映( )
A.晋商的勃兴 C.粤商的发展
B.徽商的崛起 D.闽商的衰落
解析:选B。由材料中关键词“徽州商人”可以推断出材料反映的是徽商的崛起,故选B项。
6.(2019·鹤壁高一月考)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 )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
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道光以前佛山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
7.(2019·焦作高一期中)据载,唐大历五年,外国商船到达广州的有四十多艘,它们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物产丰富多样 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B.中外贸易的发达 D.朝贡贸易的兴起
解析:选B。题目中“外国商船……载来了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珍宝等物,从中国贩走丝绸、瓷器等物品”的记载表明当时中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
8.(2019·揭阳高一月考)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满载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长途航行到达中国后,又把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 )
A.泉州 C.南京
B.广州 D.上海
解析:选B。据材料中的时间“178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2019·宿迁高一期末)城市是一个众多因素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职能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刘文帝时,王玄谟论及彭城形势“南界大淮,左右淮汴,城隍峻整,襟卫周固。自淮以西襄阳以北,经途三千,达于齐岱,六州之人,三十万户,常得全安,实由此镇”。
——摘编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
材料二 现在我们在城里见到的大街小巷的名称,有些在宋代就有了,都是以不同的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如杭州的西湖与主要市区有一个吴山,吴山境内有几十个庙,叫鲁班庙……每个庙的名字都意味着一个行业或几个行业,地区也因此而闻名。
——摘编自吕振羽《中国历史讲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城池所起的主要作用。
(2)材料二中宋代出现了很多“以生产行业为标志而命名”的街道和寺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在宋代出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城市职能的变化。
解析:第(1)问从民生、安全、国家统治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经济角度分析;第二小问从商业范围、商业环境、商品种类及媒介等方面回答。第(3)问立足经济分析。
答案:(1)作用: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地方安定;维护封建统治。 (2)说明: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条件:市坊的界限被打破;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农业的发展;商品种类增加;交子的出现等。
(3)变化:由侧重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