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影片《木兰》与乐府诗《木兰辞》之比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5:37: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影片《木兰》与乐府诗《木兰辞》之比较

作者:冯延燕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

本文系院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KZ031,项目名称:外国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摘 要:从南北朝至今,花木兰的故事被千古传颂,花木兰这一女性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发行的动画片《木兰》,用美国文化的视角对中国乐府诗《木兰辞》进行了文化转移,用中国题材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眼球。本文通过对两个文本的比较,试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指出迪斯尼影片《木兰》不再是中国传统故事,而是以现代西方文化为内核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花木兰 文化 比较

作者简介: 冯延燕,硕士,1981年生,籍贯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比较文学。

《木兰辞》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的女英雄形象。首先,在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中,花木兰替父从军所表现出的忠孝两全是以男性身份去实现的,等于是承认了男权的主导地位。虽然她英勇善战的才能可与男性相媲美,甚至胜过很多男性,但她还是不得不借助男性身份去体现自己的才干。其次,她的替父从军其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父亲年事已高,弟弟年龄尚小,而并非完全是她自己的自我意识的萌发,想去刻意证明自己确实和男性一样有才干,去实现男女平等。最后,从军回来,她拒绝统治者的封赏而选择回归家庭,这说明她明白一个女性即使再优秀也很难在男权社会中真正立足的,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上。

在结构安排上,作品着重塑造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形象,对其回家之后的具体生活,并未用太多笔墨,这就加强了花木兰这一形象的英雄性,使这一形象免于落入俗套而有所损害。一方面,花木兰保家卫国,替父从军的美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努力争取自身的权利,追求男女平等。另一方面,从男性角度来看,花木兰建功立业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以男性身份来实现的,等于承认了男性的主导地位。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特点,花木兰这一形象才在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影片《木兰》与乐府诗《木兰辞》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7cqi3bf0y4mn0g1mmp04oweh0q6fq00ol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