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填空题:
1.若化学反应时,系统不做非体积功,且反应终态与始态的 温度 相同,则体系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作该反应的热效应。 2.一定温度(298K)及标准压力下,由元素的 稳定单质 生成1mol某化合物时的焓变,称作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判断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单质的标准生成焓都为零。
B.反应的热效应就是反应的焓变。
C.单位物质的量的反应物所产生的热效应就是反应的焓变。
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都可为: △rHm=∑△fHm(生成物)-∑△fHm(反应物)。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相同温度下,组分气体单独占有混合气体的总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
B.组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与混合气体相同时,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所占有的体积,称为组分气体的分体积。
C.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的压力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分数三者是相等的。
D.液体在沸腾时,其饱和蒸气压等于101.3kPa。 选择题:
1.下列气体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C ) A. p总V总 = n总RT B. piV总 = niRT C. piVi = niRT D. p总Vi = niRT 2.表示CO2生成热的反应是。( B )
A. CO(g)?1O(g)?CO(g);ΔHo??283.0kJ?mol?1
222rmoB. C(石墨)?O2(g)?CO2(g);ΔrHm??393.5kJ?mol?1 oC. 2C(石墨)?2O2(g)?2CO2(g);ΔrHm??787.0kJ?mol?1 oD. C(金刚石)?O2(g)?CO2(g);ΔrHm??395.4kJ?mol?1
3.下列反应中,何者的?rHm与生成物的?rHf一致?( B )
A.
oo11H2(g)?Br2(g)?HBr(g) 222B. Ag(s)?1Cl2(g)?AgCl(s) C. N2(g)D.
?3H2(g)?2NH3(g)
1Cl2(g)?NH3(g)?NH4Cl(s) 2o;ΔrHm??1530kJ?mol?1
4.由下列两个反应热可求得NO的生成热是。( D )
o4NH3(g)?5O2(g)?4NO(g)?6H2O(l);ΔrHm??1170kJ?mol?1
4NH3(g)?3O2(g)?2N2(g)?6H2O(l)-1
-1
A. -360 kJ·mol B. -90 kJ·mol
-1-1
C. 360 kJ·mol D. 90 kJ·mol
5.将同温同压的4升N2和1升O2注入一个真空容器后,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250.0千帕。则容器中O2的分压力为。( A )
A.50千帕 B.100千帕 C.150千帕 D.200千帕
6.将150mL压力为99.8kPa的H2、75.0mL压力为46.6kPa的O2和50.0mL压力为33.3kPa的N2,压入250mL的真空瓶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B )
A.40.25kPa B.80.5kPa C.161kPa D.322kPa 7.下列特征中哪个是晶体和非晶体所共有的。( C ) A.有某种确定的几何 B.有固定明确的熔点 C.有均匀的密度 D.有各向异性
8.在298K下由相同质量的CO2、H2、N2、He组成的混合气体总
压力为P,各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B )
A.He、CO2、N2、H2 B.CO2、N2、He、H2 C.CO2、He、N2、H2 D. N2、He、CO2、H2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填空题:
1.催化剂是指能显著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 保持不变 的物质。
2.若反应熵Q大于平衡常数K,则反应将向 逆 方向进行。
3.在碰撞理论中,活化分子平均能量E活化与分子平均能量E平均之差称为 活化能 。 判断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因为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的,所以温度越高则该反应的速率就越小。
B.若某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在700℃时是0.03,而在900℃时是1.1。则该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一个反应系统达到平衡时的特征就是正、逆反应都不再进行。
D.对放热反应进行升温,则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因而平衡向左移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可以改变的。 B.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反应进行得程度就越大。 C.活化能就是活化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D.催化剂能使化学反应尽快地完成,它只能提高正反应
的速率,对逆反应速率不起作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任一反应 aA + bB = yY + zZ 的其速率方程式都可以
ab
写成:v = k{C(A)}{C(B)}
B.对所有的气体反应,达到平衡以后,加入惰性(不参加反应)气相组分对反应的平衡没有影响。
C.“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元反应(基元反应)。 D.“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
选择题:
1.欲使吸热反应CO2(g) + C(s) 2CO (g) 的平衡向右移动,不起作用的是。( B )
A.增加CO2的分压 B.增加C(s)的用量 C.升高温度 D.减小总压力
2.欲使放热反应N2(g) + 3H2(g) 2NH3(g) 的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下列措施中不起作用的是。( C ) A.降低温度 B.增加总压力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N2的分压
3.在800℃时,反应CaCO3(s) CO2(g) + CaO(s)的标准平衡常数是0.5,下列情况中不能达到平衡的是。( C ) A.有CaO和CO2 (分压为100kPa) B.有CaO和CO2 (分压为10kPa)
C.有CaCO3和CaO D.有CaCO3和CO2 (分压为10kPa) 4.已知平衡常数:H2(g) + S(s) = H2S(g) ,K1 ; S(s) + O2(g) = SO2(g) ,K2 。则反应:H2(g) + SO2(g) =H2S(g) + O2(g) 的平衡常数是。( D )
A.K1+K2 B.K1-K2 C.K1×K2 D.K1÷K2
5.对于放热反应 2CO(g) + 2NO(g) N2(g) + 2CO2(g) ,下列措施中能提高NO和CO转化率的是。( A )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6.对于反应CO(g)+H2O(g) = CO2(g)+H2(g),能提高CO转化率的措施是。(
请预览后下载!
D )
A.高压 B.催化剂 C.增加CO的量 D.增加H2O的量
7.气体反应 A(g) + 2B(g) = C(g) 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如果恒温条件下将容器体积压缩了2/3,则平衡常数K变成原来的。( A )
A.1倍 B.3倍 C.6倍 D.9倍
8.已知化学反应 2NO(g) + 2H2(g) = N2(g) + 2H2O(g) ,其
2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为:v = k{P(NO)}·P(H2) ,则下列情况中能使反应初始速率减小7倍的是。( B )
A.温度升高10℃ B.反应容器体积增大1倍 C.使用催化剂 D.使NO的分压减小7倍
9.已知反应 NH3(g) + HCl(g) NH4Cl(s) 300℃时的平衡常数为17.8。在该温度下将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注入一个真空容器内,若两组分的初始压力如下,则哪种情况将有NH4Cl固体生成。( C )
A.P(NH3)B.P(NH3)C.P(NH3)D.P(NH3)18.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D ) A.温度 B.催化剂 C.反应物浓度 D.产物浓度
计算题:
1.SO2转化为SO3的反应式为 2SO2(g) + O2(g) 2SO3(g) ,在630℃和101.3 kPa下,将1.000mol的SO2与1.000mol的O2所形成的混合气体缓慢通过V2O5,达平衡后测得剩余的O2为0.615mol。求反应的平衡常数K。 解:
2SO2(g)t?0xi10.1424t?t平衡1?(1?0.615)?2?O2(g)10.6150.3808PSO31002?2SO3(g)0(1?0.615)?20.4768
{Pi?xiP总?101.3xiK?{o}2PO2100?29.1PSO2?15kPa;P(HCl)?25kPa ?25kPa;P(HCl)?20kPa?15kPa;P(HCl)?10kPa
100}??50kPa;P(HCl)?50kPa
2.SO2Cl2(分子量 135)在加热时将按下式分解:SO2Cl2(g) SO2(g) + Cl2(g)。现将3.509g样品放入1.00L真空球形容器中,升温至102℃并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总压力为144.8kPa。求该温度下热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解:
10.476℃时,反应 H2O (g) + CO(g) = H2(g) + CO2(g) 的平
衡常数为2.6。若反应开始时,H2O和CO的物质量之比为一比一,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 A ) A.62% B.52% C.26% D.2.6%
11.400℃恒温条件下将NO和O2注入真空容器。反应开始的瞬
间,NO和O2的分压分别是100和286kPa。反应2NO(g) + O2 (g) = 2NO2(g) 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O2的分压是79.2kPa。则该反应在400℃的平衡常数K是。( C )
4-2
A.5.88×10 B.588 C.5.88 D.5.88×10 12.某反应的转化率为25.7%,使用催化剂后其转化率将如何?( B )
A.提高 B.不变 C.下降 D.无法判定
13.对于吸热反应2H2O(g) + 2Cl2(g) = 4HCl(g) + O2(g),在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变化中不正确的是。( A )
A.加入N2(总压不变),可使HCl的物质量减少。 B.增大容器体积,可使H2O的物质量减少。 C.升高温度,可使K增大。
D.加入催化剂,HCl的物质量不变。
14.对于吸热反应2H2O(g) + 2Cl2(g) = 4HCl(g) + O2(g),在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D )
A.加入催化剂,HCl的物质量增加。 B.升高温度,可使K增大。
C.增大容器体积,可使O2的物质量减少。 D.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常数K不变。
15.对于已经达到平衡的放热反应:2A(g) + B(s) = D(g) + 2E(g),升高温度,下列数值将变小的是。( C )
A.正反应速率常数 B.逆反应速率常数
C.平衡常数 D.单位体积中A的活化分子分数
16.对于已经达到平衡的放热反应:2A(g) + B(s) = D(g) + 2E(g),增加系统压力,下列数值将发生改变的是。( B )
A.速率常数 B.平衡的位置
C.平衡常数 D.单位体积中A的活化分子分数
17.有A和D两种气体参加反应,A的分压增大1倍时,反应速率增加3倍;D的分压增大1倍时,反应速率只增加1倍。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C )
2
A.v = kP(A)P(D) B.v = k{P(D)}P(A)
2
C.v = k{P(A)}P(D) D.v = kP(D) P(A)
P总V总144.8?102?1.00?10?3n总???0.0464(mol)
RT8.314?(273?102)SO2Cl2(g)t?0t?t平衡3.509?0.0261350.026?x?Cl2(g)?SO2(g)0x0x?x?0.0204mol}{P(Cl2)P(SO2)
?n总?(0.026?x)?x?x?0.0464Pi?xiP总?ni?114.8kPan总{Ko?}100100?2.3P(SO2Cl2)100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填空题: 1.“离子氛”产生的原因是强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 静电吸引 作用。
2.AB3型难溶盐溶解度S与溶度积Ksp的关系式为: Ksp = 4
27S 。
3.由于 加入易溶强电解质 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的效应称为盐效应。
4.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得弱电解质 离解度降低 的现象叫同离子效应。 判断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6-1+
A.将10 mol·L 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溶液中H浓
-9-1
度等于10 mol·L。
-B.将NaOH和NH3溶液各稀释1倍,两者OH离子浓度均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
C.若HCl浓度是HAc的2倍,则前者的H浓度也是后者的2倍。
D.对醋酸溶液进行稀释,溶液pH值增大,醋酸的电离度也增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 B.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
C.因为都是钠盐,所以Na2S溶液的碱性与NaHS溶液的相同。
+
D.含有氢离子H的溶液就是酸性溶液。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请预览后下载!
A.不能在水溶液中制备Al2S3。 B.卤化银沉淀可用浓氨水溶解。 C.CuS不溶于HCl但可溶于HNO3 。 D.Mg(OH)2可溶于铵盐而Fe(OH)3不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在溶液中其浓度为0。
B.CaF2和BaCO3的溶度积常数Ksp很接近,所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也很接近。
C.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都使难溶盐的溶解度减小。 D.难溶盐的不饱和溶液中,Ksp大于离子积Q。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盐的水解度越高,溶液pH值的变化就越大。 B.醋酸的离解度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C.只要两种离子的Ksp不相同,就可进行分步沉淀。
D.虽然都是酸式盐,磷酸二氢钠溶液为酸性,而磷酸氢钠溶液为碱性。
-1 -5
6.将0.10 mol·L的HAc(Ka = 1.75×10)溶液稀释1倍,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 )
A.pH值由2.88变为3.03 B.离解度由1.32%变为1.87%
-3
C.pH值由3.03变为2.88 D.醋酸根浓度由1.32×10
-4
变为9.33×10
-1 -5
7.将0.10 mol·L的氨水NH3·H2O(Kb = 1.8×10)溶液稀释1倍,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
A.pH值由10.98变为11.13 B.离解度由1.34%变为1.90%
+-3
C.pH值由11.13变为10.98 D.NH4浓度由1.34×10
-4
变为9.49×10 选择题:
1.配制SnCl2溶液时,应选用下列哪种物质。( B ) A.HAc B.HCl C.H2SO4 D.HNO3
2.CaCO3在下列哪种溶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 A )
-1-1
A.0.5 mol·LKNO3 B.0.1 mol·LNa2CO3
-1
C.0.1 mol·LCaCl2 D.蒸馏水
3.溶液pH值降低时,下列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基本不变。( D )
A.ZnCO3 B.CdS C.Al(OH)3 D.PbCl2
4.将NaOH和HAc溶液等体积、等浓度混合后,体系中各离子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
+--+
A.C(Na) > C(Ac) > C(OH) > C(H);
+-+-B.C(Na) > C(Ac) > C(H) > C(OH); ++--C.C(Na) > C(H) > C(Ac) > C(OH); +--+
D.C(Na) > C(OH) > C(Ac) > C(H);
+-3-1--3
5.一种H浓度为10 mol·L的酸和一种OH浓度为10
-1
mol·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 )
A.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C.强酸与浓度为其一半的二元强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的盐。
6.向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H4Cl晶体,结果是。( B ) A.溶液pH值增大 B.溶液pH值减小 C.氨水的离解常数增大 D.氨水的离解度增大
7.将AgCl与AgI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固体AgNO3,将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B )
A.AgCl和AgI沉淀都有,但以AgI沉淀为主。 B.AgCl和AgI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 C.AgCl和AgI沉淀等量析出。 D.只有AgCl沉淀析出。 8.下列各组溶液等体积混合,哪一种能作缓冲溶液。( C )
-1-1
A.0.1 mol·LHCl与0.05 mol·LNaAc;
-1-1
B.0.1 mol·LNaOH与0.05 mol·LHAc;
-1-1
C.0.1 mol·LHCl与0.2 mol·LNaAc;
D.0.1 mol·LNaOH与0.2 mol·LHCl;
-1
9.下列各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溶液pH值排序正确的是。( A )
A.NaHSO4 < HAc < NH4Cl < NH4Ac; B.H2SO4 < HCl < HAc < NaHSO4; C.NaAc < NH4Ac < NaOH < Ba(OH)2; D.NH4Ac < NaAc < Ba(OH)2 < NaOH;
10.下列各对共轭酸碱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D )
-+-A.NH3与NH2 B.NH4与NH3 C.HCl与Cl D.H2S与
2-S
1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B )
+-A.NH3 B.NH4 C.H2O D.HS
-1
12.欲配制pH=5的缓冲溶液,在300mL 0.5mol·LHAc(Ka =
-5
1.75×10)溶液中需加入多少克固体NaAc·3H2O(分子量136)。 ( B )
A.70 B.35 C.135 D.140 13.欲配制pH在5.2附近的缓冲溶液,应选哪种物质的缓冲对。(D)
A.甲酸HCOOH(pKa =3.75) B.氨水NH3·H2O(pKb=4.74) C.苯胺C6H5NH2(pKb=9.40) D.六次甲基四胺(CH2)6N4
(pKb=8.85)
-1
14.在100mL 0.02 mol·L的MnCl2溶液中,加入100mL 0.01
-1-5
mol·L的氨水NH3·H2O(Kb = 1.8×10),若要不生成Mn(OH)2
-13
(Ksp = 1.9×10)沉淀,在氨水NH3·H2O中至少要有多少克NH4Cl(分子量 53.5)?( A )
A.0.21 B.0.11 C.0.05 D.0.01
-12+
15.某溶液中含有0.10 mol·L的Ba(
-1-1
Ksp,BaSO4?1.1?10?1024)和0.10 mol·L
-1
的Ag
4
+
(Ksp,AgSO?1.4?10?5),向该溶液中滴加NaSO溶液时
2
(忽略体积变化),下列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 D )
A.Ag2SO4先沉淀析出、两种离子无法分离。 B.Ag2SO4先沉淀析出、两种离子可以分离。 C.BaSO4先沉淀析出、两种离子无法分离。 D.BaSO4先沉淀析出、两种离子可以分离。
-1 -5
16.欲使100mL 1.0 mol·LHAc(Ka = 1.75×10)溶液的pH值变成4.76,需加入多少克固体KOH(分子量 56)?( B )
A.5.6 B.2.8 C.1.4 D.0.7
19.Ca(OH)2是一种较便宜的碱,但因溶解度小(Ksp = 5.5×-610)而限制了它的使用。饱和Ca(OH)2溶液的pH值为。( C )
A.14.3 B.13.3 C.12.3 D.11.3
计算题:
2+
1.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提纯时为了除去
2+3+
杂质铁,常加入少量双氧水将Fe氧化成Fe,然后再调节溶液
3+2+
酸度为pH=4.0,使Fe发生沉淀以实现分离。假设溶液中Cu
-12+-1
的浓度为0.50mol·L,Fe为0.010mol·L,试通过计算说
3+
明能否达到将Fe除尽而CuSO4不损失的目的。
(已知:Ksp,Fe(OH)?4?10?38;Ksp,Cu(OH)?2.2?10?20)
32解:
请预览后下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