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同时还体现了他的智慧——疏导的策略。
鲧治水失败后由禹主持治水工作。禹接受任务后,首先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周密的考察。他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他确立了一条与“堵”相反的方针,叫作“导”,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
现代企业管理中体现的往往是“堵”的策略,即规定好一个人不能做的事情,一旦做了,就要受到惩罚,而流程管理体现的是“疏导”策略。西方国家和中国在管理上很大的差异在于,西方国家用流程管理企业,而中国更多的是用制度管理企业。
3.流程是达成目标的“道路”
高速公路两边的电网相当于制度,在制度的调节下,只要不触碰电网,人们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停留,一旦公路规定了行驶方向、行驶速度以及各种专用车道的流程规范,人们就不能随意逗留,这就是流程解决的问题。
因此,制度和流程所解决的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制度就像是道路两边的电网,流程则是使人们到达目的地的道路。
四、流程如何使执行力落地
经常有管理者抱怨执行力无法落地,究其原因,执行力所执行的是制度。企业的执行力一般有两种状态:尚未成熟的小企业主要是执行力不足,自上而下“打折扣”;成熟的大型企业采用的执行力缺乏科学的运作模式,下层只对上层领导负责,总体不能形成合力,最终导致效率低下,无法形成对外竞争力。
流程对于执行力而言,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
1.加强合作、提高效率的手段
企业的每个部门都很优秀,但无法形成合力,最终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比如,一个企业的研发部门研发出很多优秀的产品,但是生产部门迟迟没有将产品生产出来,产品无法销售到市场上,企业无法产生利润,结果都会给企业造成的危险。
【案例】
吃了效率低下的亏
宝钢曾是上海大众的钢材供应商。有一次,宝钢的一批钢材出现了质量问题,大众汽车公司决定不使用这些产品,就通知了宝钢的相关部门,该消息在三个月以后才被宝钢的高层领导知道,此时大众已经选用了日本某个钢铁公司的产品,宝钢吃了效率低下的亏。
由于各个部门没有进行相互配合,最终导致企业吃了“哑巴亏”,可见,只有加强各部门的有效配合,才是提升企业效率的有效手段。
2.检验工作能力的工具
很多企业依然存在着工作“吃大锅饭”的现象,即真正勤勤恳恳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往往得不到提拔;没有能力,只擅长溜须拍马的人,却能青云直上。
通过流程化管理,可以把每个人的工作都细化、量化,这样对于每个人每天的工作内容,工作情况,能力情况,也都一目了然。
【案例】
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尤其喜欢几百名乐工一起吹竽,于是就组织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
南郭先生是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得知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去,可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觉得若是混在里头装样子,也没有人看得出来,最终加入了这支乐队。
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和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喜欢听独奏。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吹奏给他听,只会装样子的南郭先生只好慌张地溜走了。
滥竽充数的人在企业中并不少见,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结果只会让自己被淘汰。在现实工作中,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能力进行审查,流程化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3.贯通执行力
实现流程管理,最主要的是上一个岗位保证下一个岗位、前一道程序保证后一道程序正常运行,形成内部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从“靠领导推动”到“靠流程推动“的转变。
每个人都是客户
在一些企业中,通常只有销售部门、客服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机会与客户打交道。实现流程化管理以后,保证企业里的每个人都是客户,每个人的下一个流程工作人员就是他的客户,每个人的工作,就是要让下一个流程的工作人员满意。
颠覆传统管理
流程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颠覆,实现流程管理后,下一个流程的工作人员才是真正的上帝,在流程管理下,要在时间、空间、质量上保证下一道流程正常运转。只有流程做好了,执行力自然更容易贯通。
4.统一所有管理工具
企业要进行规范化、精益化、标准化管理,实行六西格玛管理、ISO9000认证、6S管理等,最终都要靠流程来实现,因此,流程是所有管理工具的统一。
管理是一个过程,如果企业把流程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在步骤、运行机制上实施,执行力就始终无法贯通。因此,工作和管理流程对整个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