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9 9:03: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画图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本48-49页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画线段图表示倍数关系,用列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用“画线段图”来呈现条件和问题,并借助线段图直观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已知两个量的和和差求这两个量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来描述条件和问题,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画线段图描述和分析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画线段图来描述条件和问题,能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增强运用策略的意识。

难点: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策略的意识,能正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并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同学们好,在四年级我们解决路程问题时,经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题意。画线段图是画图法的一种。今天我们接着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请看:小春和小宁,一共有邮票72枚。他们俩的邮票枚数同样多,求小春和小宁各有多少枚邮票?

(1)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请说说你的想法。

(2)根据线段图,你能快速解答吗? 72÷2=36(枚) (二)探究新知

再看:1、小春和小玲一共有邮票72枚,小春比小宁多12枚,小春和小玲各有邮票多少枚?

(1)谁来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2)你能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吗?(3)指名上台汇报。(幻灯出示) (4)让学生评出最优,课件展示。 (5)现在你能根据线段图快速说出题意吗?

小结: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更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2、比较一下,这道题与准备题有什么不一样? 相同点在哪?不同点又在哪里? 指名回答。

不同点:小春比小宁多十二枚。

相同点:都有两个未知量,总数是一样的。

根据线段图,和同学们刚才比较了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将例题中小春比小宁多12枚邮票转化为两人枚数同样多吗?你能想到什么好的策略吗? (1)小组活动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导学卡上写下来,比比谁的方法多? (2)指名上台板演。

去多法 补少法 小宁:(72一12)÷2 小春:(72十12)÷2

=60÷2 =84÷2 =30(枚) =42(枚) 小春:30十12=42(枚) 小宁:42一12=30(枚) 移多补少法 12÷2=6(枚) 小宁:72÷2一6 =36一6

=30(枚) 小春:30十12=42(枚)

师小结完善,课件演示三种方法,板书三种方法。 (3)检验

要想知道答案是否准确?我们该怎么办呢? 你想怎样检验?

将所求的答案代入原题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

(4)归纳小结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一——看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检验

我们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能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更容易找到解题方法。下面我们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以下的问题。 (三)练习提升 (略)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将文字题转化为图形来进行分析是一种很好的策略,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就阐明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下一节课,图形的面积中,我们将继续运用画图法。

搜索更多关于: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教学设计 的文档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法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88hi1f5cp4yj364q360565jb3urou010y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