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详解)
解析 绿洲之所以气温低是因为地表水分较荒漠戈壁多,且有植物蒸腾水分,故绿洲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导致绿洲升温慢,B项正确;云层的削弱作用对沙漠、绿洲影响相同,A项错误;绿洲分布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少,林木少,不是主要因素,C项错误;绿洲地面反射和植物反射比沙漠、戈壁弱,D项错误。 4.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该绿洲昼夜气温均比周围戈壁荒漠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受冷处气流下沉。所以绿洲环流大气运动的特点是绿洲气流全天下沉,过渡带昼夜气温均较高,气流全天上升,D项正确。 5.答案 A
解析 结合绿洲环流分析,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是过渡带气流阻碍沙漠干热空气的影响,减少绿洲的蒸发,①正确;绿洲气温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抑制了空气上下交换,②正确;相对于沙漠区,绿洲气候湿润,地表水较多,③错误;绿洲虽然温度较沙漠戈壁低,但空气也远没有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所以“温度低,空气容纳水汽少”不是绿洲蒸发量较小的原因,④错误。 6.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故B项正确。 7.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台湾海峡西北部为高压,东南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北风,故A项正确。 8.答案 A
解析 读图,该地位于北半球,山谷是南北方向延伸,北高南低。10点时,太阳位于东部天空,西坡被阳光照射,25 ℃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在东坡分布的海拔较低。16时,山谷东坡阳光照射,25 ℃等温线分布海拔较高,西坡分布海拔较低。导致该地当日25 ℃等温线不同时刻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坡向,A项正确;纬度、海拔没有时间变化,B、C两项错误;气压差异是气温变化的结果,D项错误。 9.答案 D
解析 甲、乙两地坡向不同,甲地上午太阳辐射强,乙地下午太阳辐射强。上午时,甲地增温比乙地快,甲地气温高于乙地,因而甲地谷风比乙地强,B项错误;下午时,乙地增温比甲地快,乙地气温高于甲地,因而乙地谷风比甲地强,则乙地山风比甲地弱,C项错误;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之后约2个小时的时间,甲地太阳辐射最强时间早于乙地,因而甲地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早于乙地,故甲地最高气温可能低于乙地,甲地气温日较差可能比乙地小,
6 / 8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详解)
A项错误,D项正确。 10.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3 500米高度a点等压面下凹,可判断为低压中心,c点等压面上凸,可判断为高压中心,则过b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c指向a,北半球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根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风向为正东风。 11.答案 C
解析 高空和近地面高低气压相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高空a为低压中心,c为高压中心,相应的近地面A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C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12.答案 (1)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区和郊区温差减少;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
(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
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大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
(4)兰州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城市地面和建筑物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低,吸收率加大;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面,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绿地和水体减少,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使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兰州该日热岛效应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第(2)题,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是中心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形成“冷岛”效应。其原因从城市热力环流特征,热量交换两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昼夜变化可推测年变化。原因从大气活动特点、热量交换等方面分析。第(4)题,下垫面的变化,包括地面性质、建筑密度、植被覆盖率等。 13.答案 (1)CH4浓度停止上升可能原因是水稻种植的面积相对稳定;N2O浓度持续上升可能是农业施肥持续增多。
(2)特点:呈负值。
原因:气溶胶悬浮于大气中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提高大气的反射率);气溶胶可以起到凝结核作用,增加云量(提高云层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
7 / 8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详解)
度。
(3)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为正值,增温幅度大;气溶胶的辐射强迫为负值,降温幅度小;两者共同作用下减缓地表温度的上升。
(4)气溶胶作用时间短;(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未来SO2的排放量减少。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中CH4主要来自水稻种植,所以CH4的浓度停止上升应和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小相关;N2O主要来自施肥后的土壤,所以N2O的浓度上升表明农业施肥量增多。第(2)题,读图可知,气溶胶辐射强迫的两种形式直接效应和云反射率效应都为负值,其原因是气溶胶存在大气中能够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气溶胶能够增加云量(作为凝结核使水分子凝结),提高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辐射强迫为正值使大气升温,辐射强迫为负值削弱太阳辐射使地表降温。据图温室气体辐射值为正值,使大气升温,气溶胶辐射强迫为负值使地表降温,共同作用使地表升温幅度减缓。第(4)题,根据材料硫酸盐气溶胶浓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硫酸盐气溶胶气候效应减弱可能是SO2的排放量减少,同时读图中信息可知,气溶胶气候效应时间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作用时间较短。
8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