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发展及现实意义研究
作者:史全红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年第10期
摘要: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而现在的社会有很多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心理多少会有一点点爱的缺失,则在教育上也会出现学习落后的现象。主要阐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配合,达到高校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未来发展尊重合作教学
当前阶段,农村地区的学生教育依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学校方面对于学生的管理难度也逐渐提升,学校中日益增多的贫困儿童与留守儿童等也间接体现了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不足,这样一来也使本来就落后的教育更加严重。为了能够使农村学校教育走出瓶颈,进行家校合作十分必要。著名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有在学校与家庭结合的状态下得到教育,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学校与家庭除了要信念一致之外,出发点也要相同,不管是在教育最终目的还是实施策略上,均不会出现分歧。”由此可见,家庭与学校之间互相配合,进行分工合作,这也是推动农村小学学生综合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农村小学开展家校合作的基本状况与未来发展 (一)和学生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协作关系
为了能够保证家校合作的有序进行,学校方面务必要和学生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学校方面要明确向家长阐述学生教育方向,以及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家长方面需要提供的帮助。(2)教师要与众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并掌握与家长交流时所掌握的技巧,使家长能够感受到尊重。(3)教师要对学生家庭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掌握,尤其是班级中一些家庭环境较为特殊的学生家庭,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需求,并积极开导学生的思想。(4)教师要和家长共同讨论孩子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制定接下来发展的大致方向,通过交谈形成家校之间融洽的合作氛围。(5)学校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多的营造和家长进行交流的机会,也可以通过相关活动的形式,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家校合作的目的。(6)教师和家长之间形成平等融洽的合作关系,其重点在于教师,也就是教师要实现各个不同角色的完美转换,处在家校合作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务必要形成互相学习与促进的融洽关系。 (二)实现家庭环境下的指导与经验共享
家庭环境下的教育指导其根本前提是对家长教育理念的更新,让学生家长形成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念、人才发展观念以及亲子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根本内容,即教育心理学常识,使家长能够熟练的应用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