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中国古代史)题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0:20: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海淀区2018-2019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复习(中国古代史)题选

试题说明:一为提供原创题目,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能力;二为补充以往题目中史料辨析类型题目的不足。可研究其考查方式和考查能力。(其中还有以往题目中的一些符合史料辨析内容的题目,一并附于其间)

先秦时期

1. 清代《清经解》中提到:“古之时诸侯之嫡长为世子,嗣为诸侯,其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 之法”,“——”应为

A.分封 B.大宗小宗 C.禅让 D.皇帝

2.学者们普遍认为春秋以前政府实行了工商食官政策。下列史料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 士农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 B. 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一种刑罚)左趾 C. 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 D.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2015年江苏)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2.(2018浙江高考)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 的“封邑”。这说明

1

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3.(2017·全国Ⅱ卷)《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

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C.修撰的政治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4.(2013浙江高考)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5. 屈原在《离骚》中写到“朕皇考曰伯庸(我父亲的字是伯庸)”而到秦朝后,只有天子才能自称为“朕”。这一变化源于秦朝建立的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6.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由此可推断这条驰道修建的目的是

A.快速防御北方匈奴入侵 B.保证蜀地物资供应中央 C.开拓疆土征服南方百越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下图描述了我国古代某一史事,下列描述与该事件相符的是

2

A.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B.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C.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D. 燕军攻金陵,江山易主。

8.史载,西汉“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的原因包括

A. 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B. 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

9.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少数民族政权创立者对其祖先追述如下 政权及创立者 汉 刘渊 夏 赫连勃勃 北燕 慕容氏 北魏 拓跋氏 民族 匈奴 匈奴 鲜卑 鲜卑 史书记述 汉室之甥 大禹之后,世居幽朔 出处 《晋书·刘元海载记》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有熊氏(炎帝)之苗裔,世居北夷。 《晋书·慕容廆载记》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魏书·序记》 该记述可以说明

A. 北方民族共同的民族起源 B.北方少数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C. 北方民族政权的制度沿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

(说明:以往教学中关注点常在魏孝文帝改革,促进鲜卑族与汉族融合问题,其角度很少涉及民族心理角度。然而心理的认同是民族融合的更深层次表现,关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

形成过程在新教材中导向非常明显。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假期阅读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并建议思考两个相关问题①费孝通认为,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②结合史实,对其观点进行说明。)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1)以上材料为李斯向秦始皇提出的一则建议,用“/”为以上材料断句。分析该建议实施后所产生的影响。

3

材料二 1972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出土。墓主人喜在《编年记》中记录了自己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三十年秦国大事件和自己的人生轨迹。将之所记录大事与汉代《史记》对读如下:

《编年记》 昭王四年 攻封陵; 五年 归蒲阪; 七年 新城陷; …… 五十年 攻邯郸; 五十一年 王稽、张禄死 廿年 攻安邑 卅九年 攻怀; 四十七年 攻长平 《史记》 《魏世家》(昭王四年)秦拔我……封陵; 《魏世家》(五年)秦与我蒲阪; 《秦本纪》(七年)拔新城; …… 《秦本纪》(五十年)秦围我邯郸,楚魏救我; 《范雎传》(五十一年)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备注 / 《秦本纪》(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 战国时各诸侯国历法不同于秦,载夏正十月至十二月三个月内秦已进入《魏世家》(魏安釐王)九年,秦拔次年,所以发生在十月到我怀城(较之《编年记》晚一年); 十二月间的事件,秦要比《赵世家》载赵括兵败长平,卒四用夏正国家多加一年。 十余万,秦尽坑之,均系于秦昭王四十八年。

(2)指出《编年记》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3)对比分析《史记》与《编年记》的相关内容, 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4

北京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期末复习(中国古代史)题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9uq66y19y667gj1yjqg01k8300wxv01cp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