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 全力服务新常态 努力开创林业改革发展新
局面
程中才
【摘 要】本文剖析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林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及林业工作要有的新作为,提出要科学把握发展大势,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当前要围绕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林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依法治林、严守林业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科技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工作。 【期刊名称】安徽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7
【关键词】新常态;机遇与挑战;林业发展;重点工作
1 把握发展大势,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变化,为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服务新常态,加快推进我省林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1.1 新常态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一是从我省生态环境现状看,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还远远不够,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仍是我省最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众多、经济高速增长对生态的巨大压力,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我们可以理解,新常态下密集出台的改革措施,就是要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紧张关系,为社会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空间。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提
质的新阶段,必然是生态减压增量提质的新契机。二是从人民群众需求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消费结构升级,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主导需求之一,人们对改善生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林产品种类繁多、绿色环保,符合个性化、生态化的消费趋势,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三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看,林业具有可循环可再生的独特优势,是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潜力所在。中央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像苗木花卉、木本粮油、经济林、森林旅游和林业休闲、林下经济等高效特色林业,市场空间大,就业潜力大。四是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我省生态建设腾出空间、创造条件。积极谋划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是我省林业发展的现实机遇。总体来看,新常态对提升生态承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改善生态环境腾出了新空间,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1.2 新常态下林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林业不仅要提供更优的林产品,还要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仅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区域协调发展,还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新挑战,我省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是资源约束趋紧,造林空间拓展难度加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土地需求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加大,“保林地”与“保发展”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日益突出。同时,随着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全省宜林荒地基本完成造林,剩下的大多是立地条件差、难啃
的“硬骨头”;另外退耕还林的余地也不大,林业发展的资源约束越来越大。二是生产成本上升,林业比较效益持续偏低。未来一个时期,林业生产资料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农村劳动力、林地等成本将逐步攀升,林业收益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加上林业生产周期长,现代林业经营体系建设滞后,吸引社会资本难度日益加大,林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三是制度机制滞后,森林资源保护压力不断加大。林业各类要素市场发育迟缓,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和森林资源资本化进程滞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林业法律法规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制度不相适应等等,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监管不力,成为当前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全省违法违规占用林地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现象时有发生,“大树进城”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遏止,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构成的威胁依然严重等等,森林资源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四是扶持政策不足,投入制约仍未有效突破。自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来,我省各级财政对林业的投入持续加大。但金融扶持林业的机制尚未从根本上建立,评估难、抵押难、融资难等问题依然突出。五是科技进步缓慢,林业质量效益不高。长期以来,我省林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林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资源配置不科学,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在新品种选育、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森林抚育经营、碳汇林业、林业重大灾害防控、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等方面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林业科技贡献率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对新常态,林业创新驱动发展任重道远。
1.3 新常态下林业工作要有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必须破除思维定势,突破工作惯性,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