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2 20:25:1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美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词,体会作者蕴含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诗情画意”一词表明,诗的情境和画的意境是融为一体的。借画写诗、借诗作画是作者的创作动力。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很好地借用插画、画册、图片等媒体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一、通过画面展示意境美

诗歌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而情感又一定要通过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词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清平乐·村居》一诗中所描绘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以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翁媪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对现在住惯高楼、生活于城镇的孩子们来说,很难理解此文的内容,更谈不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

flash动画,

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小儿形象,学生就不难

表达了:调皮、可爱的小儿子,他不懂耕种,只知道趴在小溪边,与荷花、莲蓬作伴、嬉戏……这意境是多美啊!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为《清平乐·村居》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配画,反馈他们对诗词的理解程度的信息,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二、利用音乐感受意境美

音乐是开启人感情闸门的钥匙。有不少古诗词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让学生闭眼静心欣赏预先录制好的瀑布的哗哗声,定会使学生脑中产生一个大瀑布的壮丽景象,领悟古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美。三、借用背景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是诗人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抒发的对祖国的热爱、对河山的赞美、对友人的深情、对国家的担忧、对旧制度的抨击、对坏人的憎恨……教师借用古诗的历史背景,能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如:《蚕妇》的时代背景是在旧制度的统治下,劳动人民深受

反动者的剥削和压迫,辛辛苦苦地劳动,却过着衣不遮体、饭不饱肚的痛苦生活;而那些剥削者不需劳动则过着吃不尽山珍海味、穿不尽绫罗绸缎的奢侈生活。教学时教师适时地给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产生憎恨旧制度、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总之,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提高审美教学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美  的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境美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a4yu2f7dd7z7sh75m1a072ie1yi3600n2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